[实用新型]光学测距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1219656.8 | 申请日: | 2001-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4780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20 |
| 发明(设计)人: | 高伯菘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C3/10 | 分类号: | G01C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福恒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测距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测距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具有使探测受测物体远近的光束与观测者的瞄准视线沿同一直线延伸的测距装置。
目前具有预定波长的光束,以测量受测物体与观测者间距离的技术,就目前所知主要有二种;其一是利用多数个发射角度不同的不可见光束,并以其夹角或发射器彼此间的距离,以运算出受测物体与测量者间的距离;其二是利用不可见光束由发射器射出至受测物体后,再折返至位于该发射器旁的接收器的时间差,以运算出受测物体与测量者间的距离。
前述第二种利用光学原理的测距技术,于实际的运用上,主要是运用于雷射测距仪上,该测距仪主要包含有一不可见光束发射器、一不可见光束接收器,以及用以供测量者瞄准并确定受测物体及其受测部位的一望远镜。
而于一般的雷射测距仪中,由于各该不可见光束发射器与不可见光束接收器之间形成有一曲折的不可见光束前进路线(亦即为一不可见光束的行进路径),而该望远镜又具有由观测者眼睛至受测物体间的另一观测线(亦即一可见光束的前进路径),而且,各该可见光束与不可见光束各依独立的路线行进,因此,运用该测量方式的雷射测距仪,其使用上即会产生二项缺点:
一、体积较大,由于其上的雷射发射器、雷射接收器与望远镜,各自具有相当的长度与直径,且又必须分别设置若干镜头,因此,三者并列的结果,即会造成该雷射测距仪体积难以减小的缺点。
二、准度较差,该雷射测距仪于使用时,会产生对应于各该雷射发射器、雷射接收器与受测物体间的不可见光束前进、折返路径,以及对应于该望远镜与受测物体间的可见光束前进路径,而由于各该路径其彼此间均相隔一段距离,且其间的夹角又视受测物体远近的不同而亦随之改变,因此,其即使再配合电子电路以繁复的运算公式予以运算,其测量所得的结果,仍非十分准确。
虽然,将前述三个独立的光束前进路径予以适度的合并,似乎可以改善前述的缺点,然而,依现行的技术所知,一旦将前述三条路径中的任意两种路径合并,则将立即发生测量用的不可见光束或观测用的可见光束,其前进路径被阻挡住,而丧失其测距或观察功能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减小其硬体体积、可增进其测量准确度、可使测量用光束与观测用光束的前进路线沿同一直线延伸,而不影响使用者测量及瞄准的光学测距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光学测距装置,其包含有:一望远镜,其具有相隔预定距离的一对物镜组、一接眼镜组,以及介于各该对物、接眼镜组间的一棱镜组,该对物镜组可供来自一受测物体表面的可见光束通过;
一雷射发射器,以其预定部位与该望远镜连接,并可发出具预定波长的一不可见光束;
一雷射接收器,以其预定部位与该望远镜连接;
一供光束前进的路径,该路径具有:一前段部分是介于一受测物体与该棱镜组之间;一折射部分是位于该棱镜组内部;一第一后段部分介于该棱镜组与该接眼镜组之间,并与该前段部分位于同一直线上;一第二后段部位介于该棱镜组与该雷射发射器之间;
该前段部分可同时供各该可见光束与不可见光束沿该路径前进;该可见光束通过该前段部位而进入该棱镜组,并经由适当的反射后脱离该棱镜组,又沿该第一后段部分前进至该接眼镜组;该不可见光束可经由该棱镜组的反射及折射作用,而于各该前段部分与第二后段部分之间行进,且该第二后段部分分别与各该前段部分及第一后段部分夹一预定的角度。
所述的各该雷射发射器与雷射接收器的相对位置可以相互对换。
所述的该棱镜组包含有以预定部位相贴合的一前棱镜与一后棱镜;该棱镜组可供均沿该前段部分前进的各该可见光束与不可见光束由该前棱镜正面射入,并分别于该棱镜组内部沿预定的角度反射与折射;使该可见光束由该后棱镜的背面射出,并沿该第一后段部分前进,而该不可见光束则由该前棱镜顶面射出,并沿该第二后段部分前进。
所述的该棱镜组包含有以预定部位相贴合的一前棱镜与一后棱镜;该棱镜组可供沿该前段部分前进的该可见光束由该前棱镜正面射入,并由该后棱镜背面射出,且沿该第一后段部分前进;该不可见光束则可由该前棱镜的顶面射入其中,并由该前棱镜的正面射出,且沿该前段部分前进。
所述的该棱镜组的预定部位设有一光学薄膜,该薄膜仅可供该不可见光束穿透,而对该可见光束则具有高反射作用。
所述的该棱镜组进一步包含有一辅助棱镜,该辅助棱镜以其正面部位贴合于该光学薄膜上。
所述的该辅助棱镜具有相对于该光学薄膜的一平面状的背面部分,且该背面部分与该第二后段部分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96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