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无效
| 申请号: | 01219460.3 | 申请日: | 2001-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4722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16 | 
| 发明(设计)人: | 杨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奇 |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道 原子 吸收 光谱仪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测量人体血液中微量元素的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
目前使用的传统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量人体血液中微量元素,其采血量大、测定速度慢、操作复杂,因为是人体血液中各种微量元素的浓度差值大,对血液的稀释倍数都不一样,所以在检测中,必须进行一个一个元素的测定,因而在医疗中无法广泛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血用量少、操作简单、测定速度快、同时测定多种微量元素的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由二个灯架上的铜锌钙三元素灯与镁铁二元素灯、元素灯后的透镜、透镜后侧的火焰吸收池、火焰吸收池底下带有样品池的原子化器、火焰吸收池后侧带光线孔的多道单色器、与多道单色器连接的多道信息检测器、与信息检测器连接的单片机控制器及通过串口线与单片机控制器连接的微机等构成,其特征在于:设在灯架的铜锌钙三元素灯与设在灯架上的镁铁二元素灯的位置排列呈小于90°的夹角,其三元素灯发出透过透镜的光线k2与二素灯发出透过透镜的光线k1形成呈小于90°的交叉方向,同时通过火焰吸收池分别经光线孔进入多道单色器内。其工作原理如下:由铜锌钙三元素灯发出的三种特征光谱线k2穿过透镜后,完全穿过火焰吸收池,使其三种元素的吸收灵敏度达到最大,因为通常情况下此三种元素的浓度含量比较低,之后经光线孔进入多道单色器进行分光,而镁铁二元素灯发出的二种持征光谱线k1穿过透镜后,只有部分光谱线k1穿过火焰吸收池,由于光线k1与k2之间设有一定的角度变化,使其二种元素的吸收灵敏度下降,因为镁铁元素浓度比较高,下降到两种元素的吸光度进入吸收定律的线性区域内,之后进入多道单色器,这样就可对样品只进行一次稀释,同时进行测定。经多道单色器分光处理后进入多道信号检测器及单片机控制器,将处理后的数据信号通过RS232通行串口线进入微机,由微机实时显示多种元素的吸光度和浓度值。
本实用新型仅在原有的设备上稍加以改进,使两元素灯之间位置排列呈一定的夹角,不增加设备,而大大简化了操作手续,提高了检测速度,节省了费用,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由二个灯架(3、14)上的铜锌钙三元素灯(2)与镁铁二元素灯(1)、元素灯后的透镜(4、5)、透镜后侧的火焰吸收池(13)、火焰吸收池底下带有样品池(7)的原子化器(6)、火焰吸收池后侧带光线孔(15)的多道单色器(8)、与多道单色器连接的多道信息检测器(9)、与信息检测器连接的单片机控制器(10)及通过串口线(11)与单片机控制器连接的微机(12)等构成,其设在灯架(3)上的铜锌钙三元素灯(2)与设在灯架(14)上的镁铁二元素灯(1)的位置排列呈小于90°的夹角,其三元素灯(2)发出透过透镜(4)的光线k2与二素灯(1)发出透过透镜的光线k1形成呈小于90°的交叉方向,同时通过火焰吸收池(13)分别经光线孔(15)进入多道单色器(8)内。其操作过程如下:首先由微机(12)设置铜锌钙镁铁元素灯电流,通过RS232串口线(11)进入单片机控制器(10),使五元素灯(2、1)点亮,强度达到设定值,微机(12)设置的五元素光谱能量信号自动平衡,k2、k1光谱线经过多道单色器(8)分出五个元素的光谱信号,经过信号检测器(9)自动调整五通道电学放大倍数,使五个通道的信号强度相同(如能量为100),然后将样品吸管插入被测的样品池(7)中,经负压吸入原子化器(6)内,进行雾化通过火焰区(13),被测样品出现原子吸收现象,其吸收程度与被测样品浓度成正比,由于k1光谱线(镁、铁)通过吸收池厚度小于k2光谱线(铜、锌、钙)通过吸收池厚度,所以被测样品中的五种元素浓度都落在原子吸收定律线性区域内,通过微机(12)同时显示被测五元素的浓度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奇,未经杨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94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