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加热炉的热能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19054.3 | 申请日: | 2001-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4892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1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顺;谢镜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伸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加热炉 热能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燃气加热炉的热能回收装置。
目前工业界广泛应用燃气加热炉来加热金属锭,使金属锭的材料产生物理变化,而能适用于后续加工的挤制成型或锻造作业,而为达成金属锭持续进入燃气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在燃气加热炉中即有滚轮组及燃气加热部,且于机台前缘入口端设置入料架,使得定长裁切的金属锭可逐一经由入料架送入滚轮组中,并由滚轮组传送经过燃气加热部加以加热,随后,再由出口端送出,即可以加热变软的金属锭进行后续加工作业。
上述燃气加热炉加热金属锭的软化方式,因为燃气加热炉的体积庞大,所以,必需耗用相当多的燃气量,才能达到加热所需的温度,并且,在燃气加热部进行加热时,其所产生的热气的热能,直接以排气管向外排出,因而造成自然资源极大的浪费,因此,其加热时间长,且燃气用量的成本相对提高,以及,所产生的热能,没有充分利用,皆为习用燃气加热炉的缺点,而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加热炉的热能回收装置,可对于燃气加热炉的热能进行回收,并且运用回收的热能预热金属锭,而能充分利用燃气的热能以缩短加热时间、节约能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气加热炉的热能回收装置,是于燃气加热炉的机台前缘入口端处设置入料架,且于机台上设置罩盖将机台包覆,机台后半段至出口端处设置燃气加热部,该燃气加热炉中设置有滚轮组,其特征在于:
该机台中设置热能回收装置,该热能回收装置具有一涡轮,该涡轮前缘设置引流管,该引流管前端接设于该机台入口端内侧,该涡轮侧端设置热气导管,该热气导管穿入该罩盖并与该机台之中所设置的集结箱接通,该机台中设置多数架设板,该架设板上设置多数根热气排管,该各热气排管周面布设穿孔,该各热气排管位于该滚轮组上方且连通入该集结箱中,该集结箱上设置一排气管。
所述的燃气加热炉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排气管底端设置一接管,该接管底端连通至中空的环圈中,该环圈内缘设置多数个穿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燃气加热炉的热能回收装置,其中,燃气加热炉的机台前缘入口端处设置入料架,且于机台上设置罩盖予以包覆,机台后半段至出口端处设置燃气加热部,可进行金属锭的加热作业,其主要是在机台中设置热能回收装置,热能回收装置是具有一可引动气流的涡轮,涡轮前缘设置引流管,引流管前端接设于机台入口端内侧,涡轮侧端设置热气导管,热气导管穿入罩盖并接设于机台的中所设置的集结箱中,机台中设置数架设板,架设板上设置数根热气排管,各热气排管周面布设穿孔,各热气排管位于滚轮组上方且连接入集结箱中,集结箱上设置一排气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充分的利用燃气加热所产生的热能,使金属锭(40)的加热易于达到所需要的物理变化程度,除了可节省能源、降低成本之外,更有助于缩短加热时间,可提高生产能力。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目的,兹以较佳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
图式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燃气加热炉的整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燃气加热炉中设置热能回收装置的正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燃气加热炉中设置热能回收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燃气加热炉中设置热能回收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热能回收装置的实施例正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热能回收装置的实施例侧剖视图。
首先,请配合参阅图1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燃气加热炉(1)的整体外观图,其是于机台(10)前缘入口端(A)处设置入料架(11),且于机台(10)上设置罩盖(12)予以包覆,而在机台(10)后半段至出口端(B)处设置燃气加热部(22),可进行金属锭的加热作业,并且,在机台(10)前半段间设置热能回收装置(30),而可对于燃气加热部(22)所产生的热气的热能进行回收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伸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伸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90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