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卷带轮盘无效
| 申请号: | 01218510.8 | 申请日: | 2001-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4689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02 |
| 发明(设计)人: | 沈清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灿诚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85/672 | 分类号: | B65D85/672;B65D73/0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轮盘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子元件包装卷带轮盘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结构更为稳固的改良的卷带轮盘。
高科技电子产业中,电子元件制作完成时必须妥善包装以保护其电子产品免于损伤或遭杂物污染,而一般行业常以带状的包装卷带供多数电子元件容置,再将该包装卷带缠绕于一轮盘上为收集,以发挥最大的收藏效果,且该包装后的电子产品利于运送至下游厂商以进行后续加工处理;因此,该用以载运电子产品的物件结构必须坚实。
如图1所示的一种习用卷带轮盘结构,该卷带轮盘由二盘体1与一轮轴2组成,其中,该盘体1的盘面上分设有三组各由一卡缝1a与一定位孔1b构成的卡设部,而该轮轴2两侧端面上则各具有三组各由一卡掣片2a与一定位销2b构成的扣接部,该习用轮盘即利用卡掣片2a穿过卡缝1a且扣压于卡缝1a周边上,同时定位销2b穿伸于各相对定位孔1b中而使得彼此为组接;
然而,上述该各盘体1与该轮轴2间仅以三个扣接点为固结,相对地,该轮盘最脆弱的地方即在于其结合处,因此,当缠绕成一定圈数且形成具有一定重量及体积的卷带轮盘搬运时,容易因晃动而造成左右偏摆并推挤且撑张盘体1外扳,而该情形极容易使得轮盘的各级件分离并形同解体,终至造成卷带散落,上述情形更常见于多数轮盘重叠运送时发生,造成作业上的困扰。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卷带轮盘,其结构坚实稳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良的卷带轮盘,包含有:二盘体,盘面上各具有一穿孔;一轮轴,位于该等盘体之间,且该轮轴具有一轴孔;二固接件,各具有一套合段与一挡缘,该各固接件以其套合段穿设该穿孔与该轴孔,且其挡缘压抵于盘体外侧盘面上,使得该二盘体与该轮轴接合。
以下,列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图示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习用卷带轮盘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图。
图中:
10盘体
11穿孔 12镂空部
20轮轴
21轴孔
30固接件
31套合段 32挡缘
请参阅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二盘体10、一轮轴20与二固接件30所组成;其中:
该二盘体10是为图形盘面,其中央位置具有一圆形穿孔11,且围绕该穿孔11等分设有四个镂空部12,该各镂空部12具有方便检视功用。
该轮轴20,是具有一中空轴孔21的圆筒体,其位于该等盘体10之间,且其两侧端缘分别抵触于该各盘体10的一侧面上。
该二固接件30,为一中空套筒,其具有一定筒身身长的一套合段31,以及自该筒身一端缘向外延伸形成的一挡缘32,该固接件30以其套合段31穿设各穿孔11且塞设于该轴孔21中,同时,其挡缘32紧压抵于各盘体10外侧盘面上,又,本实用新型的套合段31外径是与该轴孔21直径以紧配合设置,因此,使得各固接件30与该轮轴20紧固结合,且该二盘体10呈被夹固于各固接件30与该轮轴20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轮盘主要利用该各固接件30以其呈环面状的挡缘32完全压贴于各该盘体10穿孔11的外侧盘面上,其以“面积”的接触方式与盘体10抵触,促使该轮盘整体结构更为坚实,因此,当卷带缠绕于该轮盘的轮轴20上时,该坚固结构足以抵抗该卷带因晃动造成的推挤或其它类似情形,而不致造成轮盘损坏,其改善习用轮盘结构以扣片及定位销结合易发生结构松脱的缺失,所以,本实用新型的轮盘结构坚实而适用于包装使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盘体10、轮轴20及固接件30除以塑胶制成外,也可将该轮轴20以硬质纸筒代替,由纸材成本低且易于制作的特性而使得该卷带轮盘整体制作成本降低,并减少开模制作的成本支出,当然,上述各构件的应用材质可视实际需求而予搭配结合使用,使得该轮盘的应用更为广泛及实用。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权利要求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灿诚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灿诚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85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