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握把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01218113.7 | 申请日: | 2001-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4772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永祥 |
| 主分类号: | A63B53/10 | 分类号: | A63B53/1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凌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尔夫球杆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具中的高尔夫球杆领域,尤指一种高尔夫球杆握把结构。
一般以手握持的运动器具,在设计上均会将舒适性与功能性列为考虑项目,当然,高尔夫球杆握把的设计也遵循此原则。然习知的高尔夫球杆握把,绝大部分仅由橡胶单一材料模制而成,击球时减震及舒适效果不佳。
更由于高尔夫球杆的握持方式是用两手的全部手指将球杆紧密握持在手指与手掌的交接处,使其在挥杆时得以维持固定。当使用者用手指紧扣握把时,手指与握把具有一定的角度,指缝与握把间自然形成一个空隙,影响手指与握把的紧固程度。
从运动医学的观点论之,手与握把间的空隙越大,就意味着杆头击到高尔夫球时所受到的反作用力越大,自然越容易造成手部的运动伤害,且手指与握把的空隙大,击球时易使球杆摇晃而影响球体的前进方向。
另一方面,为增加握把与人手的摩擦力,减少不慎滑手机率,坊间有人将纤维网材置于握把半成品外围一起进行加工,成品时握把橡胶表面则透出缕缕纤维,加大与手接触时的摩擦力。但对于全面具有纤维的握把,使用者仍觉得容易滑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在加大高尔夫球杆握把击球时的减震效果及人手握持时相对产生的摩擦力。即要提供一种通过紧握握把时,能起到尽量填补指缝与握把间空隙的结构,来缓冲击球者手部受震的力度及加大与手接触时的摩擦力,便于稳定击球方向的高尔夫球杆握把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系由握把芯材,发泡夹层,外包覆片构成,其中握把芯材人手握持区域具有螺旋状凹陷部,该螺旋状凹陷部內相应设有螺旋状发泡夹层。
该握把芯材亦可形成环状凹陷部,而该环状凹陷部內相应设有环状发泡夹层。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握把芯材,人手握持区域对应于人手握持区域具有螺旋状发泡夹层,其特有弹性能于击球时吸收部分反作用力,达到减震的效果;又因为两款软硬材质不同且间隔排列的螺旋状凹陷部与螺旋状发泡夹层的设置,使人手紧握握把时,手指能产生明显的界限感,使吾人挥动球杆时手较不易滑动。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握把芯材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把芯材螺旋状凹陷部与螺旋状发泡夹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芯材螺旋状凹陷部贴粘螺旋状发泡夹层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外包覆片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握把芯材环状凹陷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握把芯材环状凹陷部贴粘环状发泡夹层示意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握把的立体外观图,握把外表可见由握把芯材2与外包覆层4构成。
由图2至图5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握把芯材2,螺旋状发泡夹层3,外包覆片4依序由內向外所构成,其中握把芯材2对应于人手握持区域具有螺旋状凹陷部21(如附图2),该螺旋状凹陷部21内相应固设有螺旋状发泡夹层3(如附图3、4),最外层具有外包覆片4(如附图5)。
当吾人击球时双手握持高尔夫球杆握把时,手指压迫螺旋状发泡夹层3使其下陷,而螺旋状凹陷部21两侧凸起条211正好能起到仅量填补指缝与握把间空隙的功效,来缓冲击球者手部受震的力度,同时因凸起条211的阻挡,加大与手指接触时的摩擦力,稳定击球方向的高尔夫球杆握把。
附图6、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握把芯材2亦可具有环状凹陷部21,该环状凹陷部21内再相应固设环状发泡夹层3,其功能与前者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永祥,未经陈永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81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迷你自行车的手把结构
- 下一篇:子母型电热水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