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体腔穿刺引流针无效
申请号: | 01216538.7 | 申请日: | 200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4741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鲁军;苏振荣;崔晓华;李大佑;赵书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鲁军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腔 穿刺 引流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用来引流体腔中的积液、气体或向体腔内注射药物的引流装置。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体腔穿刺引流针是沿用已久的针头与胶管相连接的简单结构形式,这种传统穿刺引流针的缺点是:其一,安全性能比较差,即在穿刺引流过程中,因病人不可控制的行为(如噪动、咳嗽、脏器的移动等)发生时,针尖容易刺伤脏器,诱发危险;其二,引流针的针尖比较钝,即针尖部只有一个斜面,穿刺比较困难;其三,由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的颈部与胶管的管径不配套,在用一次性注射器引流或注射药物时,容易漏气,且该胶管反复使用易老化,不利于临床诊治;其四,因为目前使用的引流针比较短,有时对肥胖患者不能穿刺到位。再者,由于目前传染性疾病不断增多,现有的穿刺引流针已不符合一针一管的医疗卫生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穿刺容易、安全、引流、注射药物方便的体腔穿刺引流针。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针座和针芯固定连接构成的引流针,其技术要点是:在针芯的外面套装了一个套管,该套管的后端固定有一个套管座,在套管座的侧面带有一个软管,该软管上装有一个流量调节阀构成。
本穿刺引流针使用时,将针芯和套管要一同插入人的体腔,当穿刺针到达要求的部位后,可将金属针芯拔出,只留下软套管引流或注药,即使病人咳嗽或脏器复涨等,也不会因穿刺诱发意外危险,增强了引流的安全性。由于套管侧面增设了软管,使得该引流器与一次性注射器的连接更加方便,引流或注射药物更容易操作。本穿刺引流针同传统的引流针相比,可以加粗加长,以适合于各种病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穿刺引流针的本体与传统的引流针基本相同,即由针芯5和固定针芯5的针座2构成,未使用过的穿刺引流针的针座2后端一般安装一个帽塞1,一则保持引流针内的干净卫生,二则在使用中用来阻塞套管座3后端的中心孔,在针芯5上套装有一个套管4,套管4的后端固定在套管座3上,套管座3后端孔套在针座2的前端,为了便于引流或注射药物在套管座3的侧面固定有一个软管7,软管7上带有流量调节阀8,以控制液体的流出或注入。为了防止软管7的外端被污染,在软管7的外管最好安装一个帽塞,引流或注射时将它取下,平时将它安装在软管7的外端。为了使针尖更加锋利,在针尖的两侧各加工一个斜面9,这样针芯5更容易穿透皮肤,到达预定的位置,也可以减轻患者手术中的痛苦及其紧张恐惧心理。为了保护针尖在包括、运输过程中不被损坏,在针芯5上最好套装一个防护套6,起到保护针尖、防止套管脱落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鲁军,未经王鲁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65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