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残币自动打孔机无效
| 申请号: | 01216259.0 | 申请日: | 2001-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4617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虎 | 
| 主分类号: | B26F1/02 | 分类号: | B26F1/02 | 
| 代理公司: | 蚌埠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中,倪波 | 
| 地址: | 23301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打孔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销毁残破人民币的自动打孔机,属于银行系统专用机具。
对于已回收残破人民币的销毁,首先是将同面值的残破币整理成每100张一把,捆扎后送入打孔机打孔,最后将打过孔的人民币集中进行销毁。现有残币打孔机是利用冲床原理,用冲头及冲模对残破币冲孔,冲孔销毁方式的动力所需功率较大,因而造成的震动和噪音比较大;这种打孔机的推钞机构是在主轴上安装一个曲柄连杆,将主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推钞机构的往复直线运动,连杆的一端与曲柄相接,另一端通过齿条与齿轮配合,齿轮轴的另一端也安装一个齿轮,该齿轮与推钞齿条相配合,推钞齿条与推钞板相连,工作时,推钞板将捆扎好的残币推入冲模内,冲头下降进行冲孔;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尺寸规格不同,需经常调节推钞板的行程,已有技术是通过螺钉在“T”形槽内移动调整曲柄的偏心大小,由于螺钉的移动无限位,移动时主要是凭经验估算或者移动后先试冲再作调整,这样准确性就很难把握,推钞行程过大使推钞板进入冲模,冲头下降将推钞板冲坏,冲头刀口也易变钝;另外,由于推钞齿条与推钞板相连,推钞齿条又与齿轮轴上的齿轮相配合,当推钞板在推钞时遇到阻力稍大,易形成齿轮、齿条不同步,俗称“跳齿”,这时推钞板极易进入冲模内,使推钞板被冲坏,或主轴的瓦盖被顶坏,使整机报废或进行大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残币打孔机推钞行程调节不准确造成推钞板经常被冲坏和冲头刀口易变钝的问题,设计一种工作震动和噪音小,并能实现废币接钞机械化的残币自动打孔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机架下部固定一动力电机及减速器,减速器输出轴传动设在机架顶部的偏心轮轴,钻架两侧与机架滑动配合,顶端与偏心轮铰接,钻架上固定一钻孔电机,二只钻卡通过轴承与钻架固定并通过皮带与钻孔电机联接,二根导杆下端与压钞板固定,上端与钻架导孔间隙配合,导杆上套有压簧;固定在机架上的轴一端通过链轮与减速器输出轴联接,另一端接一偏心摆杆,固定在机架上的手轮轴的一端为蜗轮,与一固定在机架上的蜗杆啮合,蜗杆下部为一固定在机架上的丝杠轴,与丝杠轴配合的丝母固接一穿过摆杆下端腰孔的调节销,摆杆上端与推钞滑块铰接,推钞滑块置于导向滑道中,导向滑道近钻端设置残币斗,铰接在机架上的杠杆一端与摆杆中部铰接的直杆铰接,另一端铰接推杆,推杆与槽轮机构配合,槽轮机构的输出轴上设有接钞盘。
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推钞行程的调节是通过改变摆杆的摆动幅度实现,对不同规格残破币进行打孔处理时,操作人员转动手轮,手轮轴端的蜗轮和蜗杆跟着转动,带动调节销上、下移动可改变摆杆的摆动幅度,从而达到准确调节推钞行程的目的;由于提高了推钞行程调节的准确件,避免了推钞板因进入冲模被击坏现象的发生;其次,将现有的打孔方式由冲孔改为钻孔,降低了动力源,减小了瞬间的冲击、震动和噪音;另外,打孔机出钞端接钞盘的设置,使被打过孔的废钞整齐有序地落在接钞盘内,便于工作人员的捆扎堆放,实现了废钞接钞机械化。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钻架、钻卡部件视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机架11下部固定一动力电机1及减速器3,减速器3输入轴与电机1通过皮带2传动,固定在机架11上的轴6一端通过皮带轮与减速器输出轴联接,另一端接一偏心摆杆7,摆杆7上端与推钞滑块8铰接,推钞滑块8置于固定在机架11上的导向滑道9中,导向滑道9近钻端设置残币斗10,摆杆7下部有一与调节销4配合的腰孔5,铰接在机架11上的杠杆19一端与摆杆7中部铰接的直杆18铰接,另一端铰接推杆20,推杆20与槽轮机构23配合,槽轮机构23的输出轴22上设有接钞盘21。固定在机架11上的偏心轮轴14带有一个偏心轮13,偏心轮13下端与钻架12铰接,钻架12上固定一钻孔电机15,皮带16带动二只钻卡,机架11位于钻卡正下方处设有过钻孔17。
参见图2,减速器输出轴固定有双联链轮25,通过链条传动固定在机架11上的轴26一端的链轮24及偏心轮轴一端的链轮30,张紧链轮27固定在机架11上,钻架12两侧与机架11滑槽配合,顶端与偏心轮13铰接,二只钻卡29下接钻头28,固定在机架11上的手轮轴31的一端为蜗轮32,与一固定在机架11上的蜗杆33啮合,蜗杆33下部为一固定在机架11上的丝杠轴34,与丝杠轴34配合的丝母35固接一穿过摆杆下端腰孔的调节销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虎,未经李志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62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