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型仿真机电教学教具无效
申请号: | 01215557.8 | 申请日: | 200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4708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09 |
发明(设计)人: | 何军;莫海军;黄平;朱文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19/10 | 分类号: | G09B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4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仿真 机电 教学 教具 | ||
本实用新型是组合型仿真机电教学教具,属教学设备。
现有的拼装教具,实现拼装功能是通过利用螺栓柱、凹凸槽、螺纹等,缺点是灵活性不够高、拼装步骤复杂、连接部分体积过大、缺少联接弹性。由于拼装模式的限制,使得现有的教具只能拼装成设计者所设计的几种形式,由于教具本身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使用者所需的进一步的创新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和解决现有拼装教具由于靠螺栓组、螺纹等来联接导致存在不够灵活、拼装步骤复杂、联接部分体积大、弹性差等的缺点和问题,研究设计一种组合型仿真机电教学教具以便可以方便联接、可重复多次使用、弹性好、随意组合为各种可想像的教具模型。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组合型仿真机电教学教具的主要部件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两主要部件的拼装图如图3所示;其薄壁型部件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两薄壁型部件组装紧接后的构件图如图6所示;其齿轮啮合形式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组合型仿真机电教学教具由多种不同形状部件共同联接构成,其两主要部件分别设计制造出燕尾1和燕尾槽3,同时在燕尾1底面开设有十字形细槽2以提供一定的联接弹性,其相互连接关系为:利用部件材料的弹塑性能并通过公差配合控制拼装结合力使燕尾1与燕尾槽3侧面进行可靠定位以便于连接;燕尾1能产生弹性形变以使燕尾1与燕尾槽3弹性夹紧并易于使两联接体分离、防止联接件受力过大而损坏;对薄壁型部件,在其上均匀间距开多边形的孔4,联接时,以构件的燕尾1插入多边形孔4中并旋转45°即可紧接;对部分齿轮5传动部件则成弹性啮合与摩擦耦合形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能提供一种可以组合拼装成多种机构的教具,该教具的基本构件可以随意组合,使用者可以利用它们组合成各种模型;(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新型的拼装结构而使得其可组合性得以提高。一套教具不再局限于几种拼装形式,可以组装成各种模型、其类型的多少在于使用者的创造力与想象能力;(3)本实用新型既可作为各级学校的教具,让学生利用该教具来拼装各种模型,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也可以用来组成机械设备的简化模型。由于该教具部件优良的拼装特性,使得其可以重复多次使用,成本相对低廉;(4)本实用新型拼装容易,定位可靠,可组合性强,可多方位组合;(5)本实用新型具有结合弹塑性、结合力适中、加工简单、安装方便。
下面对说明书附图进一步说明如下:图1是本组合型仿真机电教学教具主要部件的主视图;图2是其左视图;图3是其主要部件的拼装图;图4是其薄型部件的主视图;图5是其薄型件的俯视图;图6是其两薄型件装紧联接后的构件示意图;图7是齿轮啮合示意图。图中:1是燕尾、2是燕尾底面十字形细槽、3是燕尾槽、4是多边形孔、5是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可按图1~2所示,图4~5,图7所示设计、制造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模具,然后可选用具有良好弹塑性性能的材料——如橡胶、尼龙等,采用通用的注塑成型方法注塑、加工、制造而成;(2)然后按上面说明书所述的连接关系进行拼装,便能组合拼装成能想象出来的所需的教具构件模型如图3及图6所示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55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紧固螺钉外露式电视机前壳覆盖板
- 下一篇:眼镜元件的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