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塔形多层次点火节能环保火花塞无效
| 申请号: | 01215267.6 | 申请日: | 2001-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4681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26 |
| 发明(设计)人: | 储志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储志光 |
| 主分类号: | H01T13/46 | 分类号: | H01T13/46;H01T13/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伟刚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次 点火 节能 环保 火花塞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花塞,具体涉及一种能产生多层火花的塔形多层次点火节能环保火花塞。
在发动机上都使用着一种点火火花塞,普通火花塞由一个壳体12、一个陶瓷体13、一个中心电极10和一个(或几个)侧电极11构成(如附图1所示)。工作时,在中心电极和侧电极之间施加高压,从而产生放电火花。普通火花塞只能产生一个单火花,火花小,能量弱,往往不能充分点燃混合气体,使之充分燃烧。还有一种一片一环结构的火花塞,但由于其工作时产生的高温散不出去,热值极低,且极易被油污,启动困难,不适应在烧混合油(机油和汽油)的发动机中使用,所以没有实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技术缺点的塔形多层次点火的火花塞,可产生多层次的环状电火花,并且火花大,能量强,能使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具有增强动力、节油和减少排放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高速发动机的并具有高热值的塔形多层次点火节能环保火花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塔形多层次点火节能环保火花塞,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陶瓷体、位于所述陶瓷体内的中心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端设有一个环形电极,所述陶瓷体的端部延伸至所述壳体顶端外并呈锥形结构,所述陶瓷体的上锥端顶部设有一个与所述中心电极相连通的点火金属片,所述陶瓷体的下锥端外沿上设有一个环形金属圈。
在上述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塔形多层次点火节能环保火花塞中,其特征在于,在制作高热值的火花塞时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陶瓷体的间隙之间可将热量传递给壳体的导热环形金属圈。
在上述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塔形多层次点火节能环保火花塞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电极的直径大于所述环形金属圈,所述环形金属圈的直径大于所述点火金属片的直径。
在上述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塔形多层次点火节能环保火花塞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电极与点火金属片、环形金属圈同轴,并分别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
在上述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塔形多层次点火节能环保火花塞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电极与环形金属圈的跳火距离为0.6-1.2mm,所述环形金属圈与所述点火金属片的跳火距离为0.6-1.2mm。
在上述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塔形多层次点火节能环保火花塞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金属片和环形金属圈采用镍锰硅合金制成,其外边缘结构可以是多种呈对称结构的外边缘。
在上述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塔形多层次点火节能环保火花塞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电极采用镍锰硅合金或不锈钢制成,其内环边结构可为多种具有对称结构的内环形边,并设有一只以上的支脚与所述壳体相固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塔形多层次点火节能环保火花塞,由点火金属片、环形金属圈和环形电极组成多层环形点火电极,点火时,三个电极之间可产生两层多个火花,且围绕轴心可形成360度自转,能使发动机中的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具有增强动力、节油和减少排放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附图中:
图1是原普通火花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塔形多层次点火节能环保火花塞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塔形多层次点火时的放电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塔形头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塔形多层次点火节能环保火花塞的可产生高热值调节环形金属圈的导热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塔形火花塞中点火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塔形火花塞中点火金属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塔形火花塞中环形金属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塔形火花塞中环形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塔形多层次点火节能环保火花塞包括一个壳体7,一连接于壳体顶部的环形电极9,位于所述壳体7中的陶瓷体8,陶瓷体8的上端部延伸至所述壳体外并呈锥形端部3,所述陶瓷体8中设有中心电极4,点火金属片1与陶瓷体的锥形部3的上锥端的顶部相连接,锥形部的锥度为40—45度左右,锥形部的下锥端的外沿上设有一个环形金属圈2,为取得更好的点火效果,点火金属片1和环形金属圈2的跳火距离A通常为0.6~1.2mm,环形金属圈2与环形电极9的跳火距离B为0.6~1.2mm,如图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储志光,未经储志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52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连接器多角度的卡合装置
- 下一篇:注塑机节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