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幕的风轮无效
申请号: | 01215006.1 | 申请日: | 200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5057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14 |
发明(设计)人: | 苏舜辉;李锐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第三电器厂 |
主分类号: | F24F9/00 | 分类号: | F24F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新诺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洪,曾秋华 |
地址: | 51043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幕 风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幕,特别是一种空气幕的风轮。
现有的空气幕一般都固定在门框或吊挂在天花板上,通过空气幕送出的气流形成空气门帘,以阻挡室外气流进入室内而影响室内的制冷或制热效果,空气幕均是将空气吸入壳内再通过风轮上的风叶使空气加速变成气流并送出,从而形成强度较高的气流,其缺点是:风叶以固定的迎风角度和固定的间隔排列分布在风轮的外圆盘和内圆盘之间,在风轮转动时,气流通过风叶所产生的紊乱气流较多,影响送风量,由此必须加大功率,但随之产生的噪音较大,影响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低噪音、功率低、大风量的空气幕风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多个叶片单元首相互焊接而成,每个叶片单元上均有35片形式相同的风叶以螺旋排列方式固定在外圆盘和内圆盘之间,所述的35片风叶以不规则的间隔形式分别排列,且所述风叶的迎风角度以不规则方式分布。
采用上述所述技术方案,通过改变风轮上风叶的迎风角度,并重新设置风叶的数量,使35片风叶以不规则的间隔形式排列,令风叶角度与数量达到最优化的组合,从而控制风叶表面气流的流动方向,使气流的紊乱和随之产生的旋涡抑制到最小限度,并大幅度降低空气幕在在运转过程中由风叶的迎风角度所产生的噪音,且提高的使用效率,保持了大风量、高效、低噪音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现有风叶3与气流作用的测试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风叶3与气流作用的测试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多个独立叶片单元2采用超声波焊接并以相同方向组成一个整体化风轮1,焊接后的风轮1上排列有35片形式相同的风叶3,配合涡形风道,从而产生风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叶单元2上有环状的外圆盘4和内圆盘5,两圆盘之间固定有35片形式相同、并以不规则间隔排列的风叶3,其每片风叶3的迎风角度(即α角)以中心线为向心角且作不规则倾斜,其所述风叶3的数量及风叶的迎风角度是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以螺旋不规则形式设计而成。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设置在空气幕内部,当风轮1逆时针转动时,风轮1上的风风叶2也以螺旋方式逆时针旋转,使空气通过空气幕顶部的进风口被吸入风轮1内,再通过风叶2的带动,产生较高速的气流,由出气口送出,通过本实用新型风轮1带动后的气流,噪音较小,风量较大。
如图4所示:现有风轮上的风叶3的迎风角度均以螺旋方式固定排列且风叶3之间的间隔固定,经测试表明,当风轮转动时,空气流过风叶时产生较大的涡流,涡流在风轮里造成气流的紊乱,产生了的多股紊乱气流,该气流降低了风轮的吸、排风效率,影响了正常气流的流量,也增加风轮运转的噪音。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风叶3以螺旋方式、作不规则的间隔排列、且不规则的迎风角度分布,经测试表明,当风轮转动时,空气流过风叶3,风叶3可以较好地抑制风叶表面的气流紊乱,使产生紊乱气流下降到只有极少股,保持了正常气流的流速,使噪音源重新进行分布,减少了噪音的叠加,提高了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第三电器厂,未经广州第三电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50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治疗枕的治疗枕芯
- 下一篇:一种带多功能保护器的低压断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