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害虫光水诱杀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1214685.4 | 申请日: | 2001-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4682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02 |
| 发明(设计)人: | 郭晓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晓云 |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涂强 |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害虫 诱杀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害虫诱杀装置,特别是一种利用光和水来诱杀害虫的装置。
每年由于多种病虫害的影响,给全世界的农作物以及各类林木造成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损失。目前,人们普遍采用化学农药来消灭虫害,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这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较高,而且还存在污染环境及其公害等问题。现有的利用光和水来诱杀害虫的装置一般是在装有水的容器的上方设置有黑光灯,它利用夜晚害虫对光较为敏感,用黑光灯招引害虫,待害虫飞累后,落入黑光灯下面的盛水容器内而被淹死,从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这种灭虫方式由于必须待害虫飞累了才能将其杀死,因此,灭虫效果极其有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灭虫效果好、成本低廉和无公害的害虫光水诱杀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是在盛水容器内的水面下方设置有诱虫光源,与诱虫光源相对应的水面上方设置有光反射体。本实用新型的诱虫光源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它既可以设置于水面下方的水中,也可以设置于水面下方没水的地方,诱虫光源所辐射光谱集中范围是根据害虫对光的敏感程度来决定,针对不同的害虫,可以选择不同的诱虫光源;光反射体可以是通过细绳牵动并漂浮于诱虫光源正上方的气球,也可以是通过支架支于诱虫光源上方的固定物体,该光反射体外表面应是由白色或其它浅色的、并具有较好反射或漫反射性质的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接通与诱虫光源连接的电源后,诱虫光源发出的光经光反射体向四周反射出去,从而诱导较大面积内能够飞翔的成虫向光反射体集中,最后这些成虫均扑向发光强度最大的诱虫光源,使它们直接落入水中而淹死,从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节省能源和无公害等优点,它可以有选择性的消灭害虫,避免了环境污染,提高了杀虫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盛水容器;2.诱虫光源;3.光反射体;4.透光过水板;5.电泵;6.输入管道;7.输出管道;8.支架;9.滤网。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在盛水容器1内的水面下方设置有诱虫光源2,与诱虫光源2相对应的水面上方设置有光反射体3。本实用新型的诱虫光源2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如图1所示,它既可以设置于水面下方的水中,如图2所示,也可以设置于水面下方没水的地方,诱虫光源2所辐射光谱集中范围是根据害虫对光的敏感程度来决定,针对不同的害虫,可以选择不同的诱虫光源2;光反射体3可以是通过细绳牵动并漂浮于诱虫光源2正上方的气球,也可以是通过支架支于诱虫光源2上方的固定物体,该光反射体3外表面应是由白色或其它浅色的、并具有较好反射或漫反射性质的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接通与诱虫光源2连接的电源后,诱虫光源2发出的光经光反射体3向四周反射出去,从而诱导较大面积内能够飞翔的成虫向光反射体3集中,最后这些成虫均扑向发光强度最大的诱虫光源2,使它们直接落入水中而淹死,从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如图1、2所示,为了防止落入水中害虫过多而将诱虫光源2的光线遮住,影响灭虫效果,盛水容器1内设置有水面流动循环装置,水面流动循环装置是在与诱虫光源1相对应的水面上方设置有透光过水板4,电泵5的输入端通过输入管道6与盛水容器1内的水连通,一端跟电泵5输出端连接的输出管道7的另一端与透光过水板4上表面呈相配合地对应设置。它是这样工作的:启动电泵,使盛水容器1内的水在透光过水板上流动,扑向诱虫光源的害虫直接落在透光过水板上的水流中,水流又将害虫冲入盛水容器内,从而保证了诱虫光源的光线不被害虫遮挡,提高了灭虫效率。
如图1、2所示,为了便于处理害虫,保证盛水容器1内的水的基本清洁,与透光过水板4的出水口相对应的下方设置有害虫收集处理装置。害虫收集处理装置是设置于盛水容器1内的支架8上的滤网9。被水流冲下来的害虫直接落入滤网9中,待装满后,可以随意进行无害处理,避免了环境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晓云,未经郭晓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46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