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板式多功能水力控制阀无效
| 申请号: | 01213759.6 | 申请日: | 2001-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4766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衡;杨亚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亚朋 |
| 主分类号: | F16K31/122 | 分类号: | F16K31/1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隔板 多功能 水力 控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管道阀,特别是多种水力控制阀。
现有水力控制阀有减压阀,截止阀、泄压阀、止回阀、水底阀、液位远程自控浮球阀,这些阀均为活塞闸流结构。
现有的减压阀和泄压阀,参见附图2、6其主阀为隔膜式,隔膜将主阀内腔分隔为控制腔与工作腔,由辅管经针阀联接、连通控制腔与工作腔,针阀易堵塞而使减压阀不能工作。
现有的截止阀参见附图4,其闸流活塞与操作手柄直接连接,活塞杆既要上、下运动又要旋转,因此密封困难,且易损坏密封圈,造成渗漏,且密封部分渗入杂质,增加阻力,造成开、闭阀时手柄旋转吃力。
现有的止回阀,参见附图8,由于管道密封口易结垢以及密封橡皮磨损等因素而造成漏水,且止回阀的前置管道中还必须另装缓冲阀以承受水锤力。
现有技术无水上底阀,水泵启动时,水泵前置管道中必须安装引水装置,水泵每次启动均需排气、引水。
现有的液位自控阀参见附图11,其阀体内的橡皮隔膜、橡皮密封圈易磨损、破坏,且采用辅助弹簧、结构复杂,另外其结构限制了控制阀必须靠近主阀安装,不能实现远程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无易损件,不需维护,运行可靠的多功能的水力控制阀,可以实现上述各种阀的功能,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各种阀的弊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隔板式多功能水力控制阀,主要由活塞装于阀体内形成闸流口构成,活塞上方在活塞杆上同轴固联与活塞平行移动的隔板,阀体向内腔被隔板分隔为隔板上方的控制腔与隔板下方的工作腔,控制腔与工作腔藉辅管联接、连通。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隔板式多功能水力控制阀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减压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隔板式减压稳压阀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截止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隔板式调控截止阀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泄压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隔板式泄压安全阀结构示意图。
图8是现有技术止回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隔板式止回阀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隔板式水上底阀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现有技术液位控制阀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隔板式液位远程自控阀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隔板式多功能水力控制阀,结合具体实施例参见附图进一步说明如下:
隔板式多功能水力控制阀,其基本结构参见附图1,主要由活塞[6]装于阀体[1]内形成闸流口[7]构成,活塞[6]上方,在活塞杆[4]上同轴固联与活塞[6]平行的隔板[5],隔板[5]可随活塞[6]平行移动,阀体内腔被隔板[5]分隔为隔板[5]上方的控制腔[3]与隔板下方的工作腔,工作腔又被活塞闸流口[7]分为进流腔[9]与出流腔[8],控制腔[3]与工作腔藉辅管[2]联接、连通。进流腔[9]可置于闸流口[7]上方或下方,视具体制成何种功能的阀而决定。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隔板式多功能水力控制阀制成隔板式先导减压阀,参见附图3,采用上述基本结构,其进流腔[9]位于闸流口[7]上方,出流腔[8]位于闸流口[7]下方,控制腔[3]与工作腔的辅管联接是:辅管[11]经小球阀[10]联接、连通控制腔[3]与进流腔[9],另一辅管[13]经减压辅阀[12]联接、连通控制腔[3]与出流腔[8]。
其工作原理是:减压的控制压力由减压辅阀[12]调节整定,当出流腔[8]的出水压力高于整定的减压压力时,减压辅阀[12]在水压作用下自行关闭,则主阀进流腔[9]的水经辅管[11],小球阀[10]进入控制腔[3],水压推动隔板[5]带动活塞[6]向下关闭闸流口,关主阀;当出流腔[8]中水压降低到减压辅阀[12]整定的压力时,减辅阀[12]在自身弹簧力作用下自动打开,控制腔[3]中水经辅管[13]减压辅阀[12]排出,进流腔[9]中水压便推动隔板[5]带动活塞向上运动,打开闸流口[7],开启阀。这样便可实现减压、稳压、功能。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制成隔板式调控截止阀,参见附图5,采用上述基本结构,其进流腔位于闸流口[7]上方,出流腔[8]位于闸流口[7]下方,控制腔[3]与工作腔的辅管联接是:辅管[15]经小球阀[14]联接,连通控制腔[3]与进流腔[9],另一辅管[16]经另一小球阀[17]联接、连通控制腔[3]与出流腔[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亚朋,未经杨亚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37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啤酒瓶防爆安全盖
- 下一篇:全回收磨板废水处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