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榨油机无效
申请号: | 01213657.3 | 申请日: | 200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4787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德湘 |
主分类号: | B30B9/02 | 分类号: | B30B9/02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常德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虹 |
地址: | 415003 湖南省常德***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榨油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榨取食用油的榨油机,尤其是一种螺旋榨油机。
目前,市面上通用的螺旋榨油机,在榨笼的外面有一个庞大且笨重的机身和机座,不但增加了整机的重量,加大成本,而且由于榨条和机身的膨胀系数不同,造成榨条啃伤机身导致榨条松动跑渣而严重影响出油率。同时,由于原有的螺旋榨油机工作时榨笼外温度低,温差造成油质成糊状尤其是茶油中的胶性介质易将油缝堵死,所以多年来螺旋榨机不能榨茶油等多种油料,而传统的榨茶油等油料的方法及榨油机出油效率又极低。还有,原有的螺旋榨油机的出饼圈内外均为圆锥面,而榨螺总成的出饼头的外圆锥面和出饼端板上中心孔的内圆锥面又不容易在同一平行线上而出现偏心,在实际操作中造成榨螺对榨条、出饼圈的单边严重磨损,大大降低其使用寿命。尤其是单边磨损造成出饼口扭力的增大,加之庞大的机身、进料支架、支肘等活动部位的多方固定点难以动作协调一致,造成榨油机工作时摆动很大,稳定性差,用户难以掌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榨茶油等多种油料、出油效率高,机器重量轻,工作稳定性好,节约能耗,延长使用寿命的螺旋榨油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螺旋榨油机包括机架,由电动机、皮带及皮带轮和变速齿轮箱组成的传动机构,由主轴、螺旋榨螺、出饼头、调整螺套和紧固套组成的榨螺总成,由其中一种设有出油槽的甲乙两种榨条组成的榨笼套于榨螺外圆,形成榨膛,榨笼内径比榨螺外径大1.8~2.2毫米,因榨螺槽及榨条的深浅不同从左至右形成低中高压榨膛,带料斗的进料支架安装在与变速箱相对的另一端机架上,榨螺总成的两端分别套于变速箱中心孔的齿轮空心轴与进料支架中心孔内,其出饼圈装于出饼头与出饼端板中心孔之间。出饼端板由两根拉杆与进料支架连接,同时由两根拉杆与变速箱连接,榨笼两端分别固定在进料支架和出饼端板上,在榨笼的外圆上设有两个紧固套,在榨笼的外圆上和出饼端板上设有电热装置。出饼圈为内锥外圆,其外径小于出饼端板中心孔的内径,出饼圈外圆的一端部有一直径大于出饼圈外径的定位圆环,整个圆环嵌于出饼端板中心孔左端面圆周上的凹槽内。
由于采用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螺旋榨油机,取消了笨重的机身、机座等,榨笼外露和用轻巧的紧固套及拉杆代替,既减轻了整机的重量(比原同型号机型减少重量1/2左右),又杜绝了榨条跑渣而提高了出油率。电热装置的设置使榨笼内外的温差变小,克服了油质糊状和茶油中的胶性介质堵死榨条油缝的现象,使本机提高了油质且一机多用,能榨茶油等多种油料,也提高出油效率。出饼圈的内锥外圆及定位环的设置加之与出饼端板中心孔留有余隙,使出饼头与出饼圈的相互配合达到最佳状态,克服了单边,减少了扭力,加之改机身多点紧固为拉杆两点紧固等,大大增加了工作的稳定性。由于有以上几点该机能耗下降(下降功率消耗2千瓦/小时),使用寿命延长(生产磨损5万斤),整机结构简单。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螺旋榨油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螺旋榨油机榨螺总成剖视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德湘,未经王德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36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健短裤
- 下一篇:深井钻机、钻机车用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