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晶体二次植入缝合针无效
申请号: | 01211885.0 | 申请日: | 200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4670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26 |
发明(设计)人: | 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伟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辽宁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常玉枝 |
地址: | 110034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晶体 二次 植入 缝合 | ||
本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眼球医疗手术用的人工晶体二次植入缝合针。
目前国内外在眼科人工晶体二次植入手术中,人们普遍采用3/8弧度的圆针、角针、反角针,其长度均为16mm。由于长度的不足,在手术穿引吊线时,必须用力挤压眼球成扁形,针尖方可露出,这给手术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并且由于用力挤压,缝针刺穿眼球时易造成睫状体与巩膜之间的组织分离,连带血管破裂。给眼球带来切割伤、出血及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另外现有缝合针没有夹持部位,其针尾位均为圆形,夹持时易发生滑动及旋转,弧形缝合针很难保持一定的位置及角度,这给眼球手术带来操作上的难度及精神上的压力,可能由于错误穿刺引起位置不当及出血等手术并发症。
还有非吸收性缝合线,材质普遍采用单股或多股编织聚酯线,其主要成分为高分子芳香环状长链聚酯光纤。缝合线采用封闭式,一端与缝针固定接合,另一端在手术中需要打结并固定在人工晶体上。由于现场打结耗时较长,给手术带来了不便,延长了手术时间。
本新型的发明目的,提供一种使患者极大地减轻手术台上的痛苦,使用更加方便、快捷的用于眼球医疗手术的人工晶体二次植入缝合针。
为实现发明的目的,该新型采取如下结构:
人工晶体二次植入缝合针,它包括缝针和缝合线两部分,其缝针为3/8圆弧状,它由针尖、针体、夹持部和针尾构成,其缝合线采用封闭式,一端与缝针的针尾固定接合,在其尾端还设有能在自由状态下可恢复的打结;在针体上、下底面的两侧开有刃口,其针体的横截面为梯形;针尾位置的夹持部的横截面为扁平状,并距针尾端2mm;缝针的长度为17~19mm,优选为18mm,其针尖的正面为铲形。
本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如下:
该人工晶体二次植入缝合针,由于加长了针体的长度并在针体上设有夹持部位,还有缝合线的尾端设有可恢复的打结,这样极大地方便了手术医师的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眼球手术过程中由原来的1~1.5小时缩减为30分钟,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并发症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人工晶体二次植入缝合针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缝合针立体放大分解图;
图3为图1针尖A向放大正面视图;
图4为图1B-B方向截面放大剖视图;
图5为图1C-C方向截面放大剖视图。
结合上述附图对本新型方案的实施方式详细描述:
人工晶体二次植入缝合针,它包括缝针和缝合线5两部分,其缝针为3/8圆弧状,它由针尖1、针体2、夹持部3和针尾4构成;缝合线5采用封闭式,一端与缝针的针尾4固定接合,在其尾端设有能在自由状态下可恢复的打结5′;针尾4前的夹持部3的横截面为扁平状,并夹持部距针尾4端2mm,其针尖的正面为铲形;针体2的上、下底面两侧开有刃口,其横截面为梯形,缝针的长度为17~19mm,优选为18mm。所述的缝针采用特殊的不锈钢SUS300,具有高抗弯强度和折断前先弯曲的特性。缝合线5的线径均匀,组织刺激性小,全部符合UPS规格。
该新型主要特点是:增加了缝针的长度,由原尺寸16mm增至17~19mm,针尖为铲针并设有扁平状的夹持部。其铲型缝针刃口锋利,较其它类缝针更利于缝针的切入。夹持部3距针尾4端2mm,离开针尾4方向3mm。夹持部3为扁平状,以利于持针器稳固。缝线采用新型聚酯材料,其除具有非吸收性缝线的所有特性外,另具形状记忆功能。缝合线5在制造时尾端预制打结。在使用时,当缝线尾端成线形穿过眼球外壁后,缝线末端在自由状态下恢复打结5′状态,这时可以将人工晶体的袢部更加容易、更加准确、更加快速地套在缝线末端的预制打结5′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伟,未经何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18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自由组合的模块化移动电话
- 下一篇:刀身和刀刃联体刀、剪、锯、钻、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