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体式供氧终端无效
| 申请号: | 01211550.9 | 申请日: | 2001-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4601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21 |
| 发明(设计)人: | 朱笑波;黄勇;张纯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沈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秀梅,闵宪智 |
| 地址: | 11000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供氧 终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供氧,具体地说是一种分体式供氧终端。
氧气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品,长期以来国际医疗领域的供氧方式主要有液态氧和高压氧两种,近年来由于变压吸附(PSA)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型PSA集中供氧设备的投入使用,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所谓PSA供氧方式即分子筛变压吸附供氧方式,它利用分子筛的特性,将空气中的氮气和其它杂质吸附,分离出天然氧气。由于其供氧原料为空气,压缩机与分子筛为一体安装,体积大,使用时每个分子筛输入端均配有压缩机,噪声大又无计费功能,另外压缩机的能力并没有充分利用,不适用于群体供氧密极的地方,氧浓度也没有钢瓶氧及液态氧的浓度高。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具有计费功能,噪声低、成本低,使用安全、方便,氧浓度高的分体式供氧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由过滤器、氮氧分离装置、储氧罐、控制单元组成,过滤器通过快速接头、通断阀与来自作为气源端分离安装的空气压缩机所产生的空气接通,所述氮氧分离装置一端通过控制阀与过滤器连接,另一端至储氧罐,储氧罐输出端经减压阀、流量计、恒温湿化装置至用户端,从氮氧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氮气至排气管排出室外,控制单元设有计费IC卡,与通断阀、控制阀电连接;所述氮氧分离装置为两个分子筛罐交替工作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IC卡计费方式,由控制单元控制流量、恒温、恒湿,方便用户使用,便于管理。
2.本实用新型是一个与空气源分离的供氧终端,其空气源集中,本机结构简单,体积小,噪声低、成本低,使用安全、方便,所供氧气浓度高,可靠性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由过滤器3、氮氧分离装置7、储氧罐8、控制单元9组成,过滤器3通过快速接头、通断阀2与来自作为气源端分离安装的空气压缩机所产生的空气接通,所述氮氧分离装置7一端通过控制阀4与过滤器3连接,另一端至储氧罐8,储氧罐8输出端经减压阀1、流量计5、恒温湿化装置6至用户端,从氮氧分离装置7分离出的氮气至排气管排出室外,控制单元9设有计费IC卡,与通断阀2、控制阀4电连接;
本实施例控制阀4采用电磁阀,所述氮氧分离装置7为两个分子筛罐交替工作连接结构,通过控制阀4控制氮氧分离装置7交替工作,当一个氮氧分离装置7为进气状态时,另一个氮氧分离装置7为排气状态。
其中恒温湿化装置6能使用氧达到一定的恒定温度,使吸氧更有利于健康;其传输管道符合医用标准的空气管道;控制单元9配合IC卡完成自动计费功能;其中所述电路部分为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
本实用新型以一个分离安装空气源作为输入,通过快速接头与其相连,通过一个常闭二通断阀2用控制单元9来控制空气源的接通,经过滤器3过滤后的气体进入分子筛罐氮氧分离装置7,经过氧氮分离的氮气,排气时通过一个单向阀与排气管道连接至室外,由于非气集中于同一管道,这样管道中的气体如有利用价值也可收集利用;分离后的氧气在控制单元9控制下,从储氧罐8经流量计5、恒温湿化装置6至用户。
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阀4也可采用气阀;在快速接头后可加入AR2000减压阀1减压再与过滤器3相连;本实用新型也可在储氧罐8输出端另加设一雾化器至用户,进行药物的雾化处理,更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15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尔夫球杆的握把
- 下一篇:能刃磨群钻的钻尖磨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