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视信号控制的闪烁灯控制器无效
| 申请号: | 01211332.8 | 申请日: | 2001-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4654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2 |
| 发明(设计)人: | 于乘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乘云 |
| 主分类号: | H05B39/04 | 分类号: | H05B39/04;F21S10/0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娅 |
| 地址: | 154211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视信号 控制 闪烁 控制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闪烁灯控制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视信号控制的闪烁灯控制器。
现有的霓虹灯是由脉冲电路控制的,各灯间的变化规律单一,能组成的闪烁图案较少,开、关变化的追逐灯给人眼的视觉表现为生硬、死板,变化规律均匀,对专业器件的要求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闪烁组合图案具有多样性,对人视觉更具吸引力的,电视信号控制的闪烁灯控制器。
以下方式可实现本实用新型:
电视信号控制的闪烁灯控制器,包括直流稳压电源、电视信号接收高频头、第一、二中放级和第三中放检波级,还设有供第三中放检波级工作电源的控制电路,第三中放检波级的输出进入复合同步信号整形放大电路,该整形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联接到供第三中放检波级直流电源的控制电路和有信号时开关控制电路的入端,有信号时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联接到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灯和整流桥串联后联接到交流电源上,复合同步信号整形放大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还连接到无信号时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该无信号时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联接到开关电路的输出端,开关电路的输出与负载灯和整流桥串联后联接到交流电源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随处可以找到的电视信号,用电视信号的通断来控制交流电源向负载灯供电,形成等效的振荡电路,控制负载灯形成闪烁,多个灯可组成多种闪烁组合,可相互交替发光,迭加、部分迭加及相互导通、截止时间的不均匀度,整个电路具有数字脉冲电路的规律及模拟电路的特性,闪烁灯组合图案更具灵活多样性,对人们的视觉更具吸引力,本实用新型制做成本低,易于普及,可用于商业广告的衬托,各种警戒显示及工程警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原理框图。
图2为实施例电原理图。
实施例:
电视信号控制的闪烁灯控制器,它取用了电视机中的信号接收高频头部分、第一、二中放级和第三中放检波级,它还设有由BG4、BG5组成的级连放大电路及电容C6、三极管BG6构成对第三中放检波级的工作电源控制电路,本实施例第一、二中放级选用HA1144,第三中放级检波选用HA1167,由电容C1-C4、电阻R1-R3及三极管BG1-BG3组成复合整形放大电路,由三极管BG7、电容C7、C8,电阻R11、R13、R14,二极管D5组成有信号时可控硅开关电路的基本触发控制电路,可控硅K1的阳极、阴极及整流桥D1-D4与负载灯(闪烁灯)RF1相串联连接后,联接在交流220V电源上,BG8、BG21-BG23、C10、C9、R15、R16组成有信号时可控硅开关电路延时触发控制电路,R16输出端联接与前述可控硅K1、RF1并联电路可控硅K2的控制极,RF2与K2串联经整流桥D1-D4联接在交流220V电源上,由三极管BG9-BG11、电阻R17-R24、电容C11组成无信号时可控硅开关电路的其本触发电路控制电路,由三极管BG12、BG13,二极管D9-D14,R25-R30、C12-C16组成无信号时可控硅开关电路的延时触发控制电路,该电路输出同样连接到可控硅K4、K5的控制极,K4、K5的阳极和阴极串联于负载灯RF3、RF4的供电回路中,本实施例的直流供电电源是12V稳压电源,电路的工作过程如下:第一阶段,当交流220V电源供电时,稳压电源有12V直流电压输出,此时在电阻R20与R21分压处得8V电压,三极管BG10导通,BG10的射极输出电流使BG11进入放大状态,其射极电流经二极管D16、D17和R25送至可控硅K3的触发极,使K3导通,交流220V电源电流经D1-D4整流桥及负载灯RF3构成回路,RF3灯亮;在整机送电的同时,12V电源经R10向电容C6充电,三极管BG6处于放大状态,第三中放检波级HA116711脚得电,有电视信号由高频头G接收,经HA1144进入HA1167,从HA1167的10脚取出同步进号,经C1-C3,R1-R3复合同步信号整形电路整形,再经BG1-BG3放大电路,由BG3发射极输出,其中一路经C7耦合进入BG7基极,经放大,发射极输出电流经D5、R14送至可控硅K1触发极,K1导通,220V交流电流经D1-D4整流桥及负载灯RF1,RF1亮;有信号时另一路经R17、R18送至BG9的基极,BG9饱和导通使R20压降增大,BG9集电极电位下降,使BG10进入截止状态,同样使BG11截止,K3截止,RF3灯灭,电路完成一次K3导通-K1导通-K3截止的翻转动作;第三路信号经R5、R6、C5进入BG4、BG5组成的放大电路放大,在整机送电的同时,12V直流稳压电源使C6被充电,BG6导通,由于R10的降压作用,在BG4、BG5导通时,C6充当电源放电,当BG6基极电位下降到不足以维持BG6工作时,其射极电流也不能足以维持HA1167工作,HA1167的10脚无全电视信号输出,BG1、BG2、BG3级连放大电路无电流输出,BG9截止,R20压降减小,BG10基极电位升高,BG10又恢复放大状态,BG11又输出电流,K3又导通,RF3灯亮,同时BG7变为截止,可控硅开关K1截止,RF1灯灭,这样从K3截止-K3又导通-K1截止,又完成一次翻转,又回到第一阶段的工作过程,以此重复的循环下去,形成交替导通一截止,截止一导通的翻转工作过程。
上述交替翻转工作之间的衔接由于发光元件的反应速度等原因,在人眼中的实际感觉是存在着“空白”空间,它给人们以发光不连贯、死板的感觉,于是BG12、BG13的工作弥补了这一缺点,让电路的由导通到截止的两个翻转状态变为多个翻转状态,其工作过程为:当BG10导通时,电路中A点电位为7.3V,A点到D点的一路电流通路为C11-BG11-D15,C点电位降低了一个BE结压降,为6.6V,D点电位为5.9V,从A点到D点的另一通路为D12-D26及BG13,经四个BE结管压降,为4.5V,由于内阻低的一路对内阻高的一路的钳位作用,D点仍为5.9V,B点电位即C12的充电电位为5.2V,此时B点电位低于D点电位,BG13截止,K5截止,而当有信号时,BG10截止,A点得不到补充电流,D点为零电位,B点由于C12存有电荷,相当于一个补充电源,B点电位为5.2V,BG13导通,电流经R30进入K5触发极,K5导通,串联于K5阳极、阴极回路的负载灯RF5亮,调整C12的参数可以使K5的导通时间迭加或部分迭加到K1的导通时间内,但BG13的导通仍然被限定在BG11导通之后,仍然是衔接关系,BG12的工作时间弥补了BG13、BG11的衔接,BG12基极电位从高到低的变化比D点早,它不是在BG11截止时才降低,而是由C14完成充电时就被降低,BG12基极电位低于发射极时,BG12导通,电流经电阻R28进入可控硅K4触发极,RF4亮,接在BG12发射极对地之间的电容C15的充电量做为BG12的补充电源,充电量的多少,决定BG12导通时间与BG13导通时间相迭加的长短,即RF4点亮与RF5迭加的时间长短,BG8的工作电路结构与BG12相同,工作原理相同,电容C10的充电量也决定了RF1与RF2点亮迭加的时间长短,于是就实现了K3-K4-K5-K1-K2的连贯性导通与部分迭加,例如在周期近800毫秒的时间内,K1、K3的导通时间在180-200毫秒,K4、K5、K2的导通时间为110-130毫秒,这就实现了通过电视信号的自动接收、切断、再接通的不断重复所构成的没有振荡电路而形成的等效振荡电路,来控制开关电路(本实施例中的可控硅电路)的导通、截止,使回路中的负载灯闪烁,有信号时和无信号时开关延时控制电路,以及与该电路输出相连的开关电路、负载灯可以是2、3……等多个,(附图2只画出了一个上述电路),多个闪烁灯可组成多种闪烁组合,可相互交替点亮、迭加点亮、部分迭加点亮,或导通截止时间长短调节,电路既有数字脉冲电路的规律,又有模拟电路的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乘云,未经于乘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13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用型低压电气柜组合式母线安装架
- 下一篇:活式生产线供电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