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安全压力锅无效
申请号: | 01211187.2 | 申请日: | 200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4712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16 |
发明(设计)人: | 梁辉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辉勇 |
主分类号: | A47J27/08 | 分类号: | A47J2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60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安全 压力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器具,特别是一种压力锅。
压力锅由于具有烹调速度快、耗能少等优点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压力锅在使用过程中,锅内会产生较高的压力,如果使用不当或者压力锅自身产品质量有问题,就有可能引起压力锅爆炸事故的发生。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压力锅的爆炸事故时有发生。这促使人们去研究设计更安全更可靠的新型压力锅。目前,许多人提出了各种各样新的设计方案,并申请了专利。如中国专利99254840.3提供的“旋合式牙口翻边压力锅”,它是在锅体的口缘设有翻边,翻边的上缘为一平面,其外缘为垂直于该平面的裙边。该压力锅是利用其不易出现错牙或开闭不到位现象的发生,来提高其安全性的。另外,中国专利97248167.2提供了一种家用压盖式压力锅,它是由锅身、锅盖、锅耳、弹性梁、调节旋钮、限压阀、锅钮组成,其弹性梁与锅耳之间设有防滑保险装置,使压力锅使用更安全、更方便。综观人们所提的各种新型压力锅,都有其各自的优点,特别是当使用者正确操作时,均能保证压力锅的安全。但是,人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误操作出现,从而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在人们出现误操作的情况时也能十分可靠地确保压力锅不会爆炸,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既使用方便,又达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爆炸的新型安全压力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新型安全压力锅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的侧部固连着手柄,锅盖上设有限压阀,锅体的口缘设有向内凹进的翻沿,锅盖的边缘位于翻沿的内侧,且锅盖的边缘上有环形凹槽,橡胶密封圈位于该凹槽内;锅盖的中心固连着一执手座,执手与执手座铰接,定位条套接在执手座上,且位于锅盖与执手之间,定位条与锅盖之间还设有弹簧片。
在本压力锅使用时,通过扳动手柄,定位条顶压锅体的翻沿,使锅盖反扣于锅体的翻沿内侧。由于锅盖边缘与翻沿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可确保锅盖与锅体的密封。压力锅使用完毕后,沿反方向扳动手柄,定位条在弹簧片的作用下向上跳起,可使锅盖与锅体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安全压力锅在锅盖合上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安全压力锅在锅盖未合上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安全压力锅的锅盖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安全压力锅中锅盖与锅体接触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安全压力锅中安全阀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新型安全压力锅是由锅体1、锅盖2和橡胶密封圈3所组成,锅盖2上有执手5、执手座6、定位条8、弹簧片7、限压阀9。执手座6位于锅盖2的中心,而限压阀9则位于锅盖2偏心的位置。定位条8套接在执手座6上,可以上下移动。定位条8与锅盖2之间设置弹簧片7。在没有受外力的情况下,弹簧片7使定位条8处于远离锅盖2的位置。执手5与执手座6铰接于执手座6的上端。由于有执手5,定位条8不会脱离执手座6。锅体1的两侧设有手柄4。
在使用本新型安全压力锅时,锅盖2的边缘位于锅体1的翻沿10内侧,通过扳动执手5,使锅盖2和定位条8夹住锅体1的翻沿10。橡胶密封圈3位于锅盖2边缘的环形凹槽20内,起密封作用。锅盖2的边缘和锅体翻沿10的沿口均为椭圆形,且锅盖2边缘的椭圆短轴长度略小于翻沿10沿口的椭圆长轴长度,但略大于翻沿10沿口的椭圆短轴长度;锅盖2边缘的椭圆长轴长度略大于翻沿10沿口的椭圆长轴长度。这样的尺寸关系,使得锅盖2既能顺利进出锅体1,又能在锅盖2位于锅体1中时锅体1的翻沿10能扣住锅盖2。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翻沿10上设有两个凹口10a,凹口10a的位置对应于定位条8的两端底部80。当锅盖2扣合于锅体1上时,定位条8两端的底部80进入这两个凹口10a中。这样可使锅盖2位置不会滑移,防止出现错位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辉勇,未经梁辉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11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