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经结构改进的滑溜板无效
| 申请号: | 01211159.7 | 申请日: | 2001-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4727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梁;吴凉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国梁;吴凉舟 |
| 主分类号: | A63C17/00 | 分类号: | A63C17/00;A63C17/14;B62M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潘振甦 |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市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改进 滑溜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结构改进的滑溜板,更详而言之,尤其涉及一种可供使用者利用单脚技巧性施力,即可达成煞车效果的新颖结构。
首先,请参阅图7所示,为习知滑溜板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其主要包括有一具有握柄10的前支杆20、一前轮组件30、一后轮组件70及一踏板60,其中,前支杆20底部连接前轮组件30,而踏板60后侧且位于后轮组件70的上方则设有一煞车板片15,因此,其煞车方式供使用者以一脚触压煞车板片15,当该板片15下压而触及后轮组件70时,进而产生预期的煞车效果。
虽说此习用结构设计确能达成煞车效果,然就此类产品在使用中状态而言,由于使用者在使用时必须以单脚置于踏板60上进行滑行运动,因此,当欲煞车时,使用者必须以该脚设法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再由另一脚执行煞车的动作,换言之,使用者的技巧必须极为娴熟方可顺畅地操控使用该滑溜板产品,故而对初学者而言实非易事。
再者,由于使用者在执行煞车程序时,其双脚均位于滑溜板上(即一脚位于踏板60上、另一脚位于煞车板片15上),除重心较不易掌握外,其身体将随滑溜板的滑行而更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结构改进的滑溜板,仍利用踏板本身可旋转的设计,以供使用者仅须以单脚便可执行运动滑行及煞车程序,并可腾出另一脚以保持身体的重心,从而增加使用安全性。
为使进一步深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与结构特征,兹配合图式详述于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作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7是习用滑溜板的组合立体图。
首先,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经结构改进的滑溜板包括有如下的基本组件:
一前支杆20,端面上设有数个穿孔21,以配合一旋钮22以供调整并固定握柄23高度,而下端则连接前轮组件30;
一前轮组件30,包括有前轮31、第一转轴32及第二转轴33,并利用第二转轴33而与一横轴40相互枢结;
一横轴40,后端与一连结件50相互固接;
一连结件50,后端配合后轮支轴71而与后轮组件70连结,且在适当位置配合一枢轴51而与踏板60枢接;
一踏板60,跨置与横轴40及连结件50的端面上,底部相邻于后轮组件70的适当位置设有一枢接耳部61,俾与连结件50相互枢接之用,其后端略为高起,并罩覆与后轮72上;
一后轮组件70,连接连结件50的末端。
利用上述构件组装,使用者仅须将一脚置于踏板60上进行滑行运动,而当欲煞车时,则只须利用脚跟的技巧性施力,即可令踏板60以枢轴51为转轴而倾斜,从而令踏板60后端的底部端面触压后轮72端面(即图3所示),利用摩擦性质,达到煞车的效果,实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之一。
其次,如图4、5所示,前轮组件30的第一转轴32及第二转轴33为供配合前支杆20及握柄23,以遂行左、右转向及前、后摆移(图中箭头所示),从而使前轮31作滑行运动。
第三,如图6所示,在连结件50的适当位置处加设一顶端连接有弹性体81的螺栓组件80,使之界于连结件50及踏板60底部端面之间,以藉以设定踏板60的旋移行程,而有效调整并设定煞车灵敏度,以符合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及操作习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国梁;吴凉舟,未经王国梁;吴凉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11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五轮电动汽车
- 下一篇:中间轴轴承溯源防错装配线及其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