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热效率煤气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01210856.1 | 申请日: | 200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4767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13 |
发明(设计)人: | 郑国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国隆 |
主分类号: | F24H1/16 | 分类号: | F24H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晓萍 |
地址: | 20003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热 效率 煤气 热水器 | ||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高热效率煤气热水器。
煤气热水器为现代人取得热水的主要来源,但煤气燃烧时会混合大量新鲜空气,并排出大量废气。一般煤气热水器采用开放式燃烧室,使煤气燃烧时吸入空气及排出废气直接与周围空气对流,因此良好的通风环境成为此类煤气热水器使用时的必要条件。但现今都市中空间狭小,有些情况下此类煤气热水器的安装处并无充分的通风空间,加上天冷时门窗紧闭,经常因煤气外泄或燃烧不完全而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的伤亡事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高热效率煤气热水器,该热水器能将室外空气对流吸入,并于与煤气混合燃烧后将废气排出室外,而可以安全地装设于室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热水器主体可形成一密闭的气室空间,而其下方的另一控制空间中置入控制器、点火器、电磁阀等相关元件,另使一煤气喷嘴定位于该控制空间中,并朝向主体内部之燃烧室;上述主体内部可预设一集热器及一构合燃烧器的燃烧室,这些集热器及燃烧室能以内壳体配合一排气内帽件形成一密闭的排气空间;并使主体的其它气室空间成为进气空间:一进气管能与上述进气空间相通,而一出气管则可设于气管内部,从而能将外部空气由进气管引入与煤气混合燃烧,并使燃烧后的废气强制由出气管排出;从而整体机构组合设计合理完善,使其燃烧过程不使用到室内空气,而可提高其室内装机时的使用安全性,并且保温型燃烧室可提高热效率30%以上,节省热能。
以下将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而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上半段衔接于墙面上的视图;以及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热水器主体10基本上可形成一密闭式气室空间11,而在其下方则能以另一控制空间20分别连接一进水管21、一出水管22及一煤气管23;此空间并可预设控制器24、点火器25、第一电磁阀26及第二电磁阀27,而上述进水管21上则可设置一水流开关28。一煤气喷嘴29则装设于主体1的封闭底板12上,并使其朝向主体10内部的燃烧室。
上述主体10内部可预设一集热器30及一内含燃烧器50的燃烧室40。这些集热器30、燃烧室40与其内部燃烧器50能以内壳体61配合一排气内帽件62,而形成一密闭的排气空间60,从而使该排气空间60以外的其它主体内部气室空间成为进气空间。上述燃烧器50底面的导管51穿出内壳体61的封闭底板67,以对准煤气喷嘴29,供煤气喷入及引进空气。
上述集热器30可于迂回盘绕管31上隔设多个吸热片32,该迂回盘绕管31一端连接进水管21,另一端则接至出水管22。同时,在燃烧室40的内周可包设耐高热保温材料41以提升热效率30%以上。
在图示的较佳实施例中,排气内帽件62装设于集热器30上方,一侧折设成向上缩小的斜面,另端则以连续折边形成另一小空间63,供置入一排风机64,以及一邻近的风压开关65。同时其顶端可预设一位于大径进气管71内部的小径接管66,供套接一出气管71。而上述进气管70则能以另一接管72接至上述进气空间中。
如图2所示,上述进气管70连同其内部的出气管71可共同弯接至一墙面73,将排气由室内侧导向室外侧。
现请参阅图1、3,依上述结构的热水器在使用者开启水流后,水流开关28即进水感应,并经控制器24使排风机64起动,而控制器24则再控制母火炉嘴42点燃,以及由第一电磁阀26供应母火煤气,使母火燃烧,而感应棒43则在感应后经控制器24使第二电磁阀27供应主火煤气,打开主火形成平衡方式燃烧加热。在此一加热燃烧过程中,室外空气由进气管70送入主体的进气空间11中,进一步流入燃烧器50的导管51内,而与煤气混合进行燃烧,然后由排气空间60经小径接管66、而由出气管71排出室外。此一循环过程使废气及可能有毒气体不致流入室内,并且不必使用室内空气,特别适合装设于室内使用。
本实用新型高热效率煤气热水器可将热水器燃烧煤气时的大量废气强制排出,而有效防止煤气外泄或燃烧不完全所引起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同时整体机构组合设计合理完善,而保温式燃烧室及平衡式燃烧器能更有效控制水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国隆,未经郑国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08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翅形组合曲臂支盘成型机构
- 下一篇:健身车的外转式刹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