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一体分岔型血管瘤被膜支架发送系统无效
申请号: | 01210591.0 | 申请日: | 2001-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4628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05 |
发明(设计)人: | 曾敏;张波;田芳;常兆华;范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医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跃虹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张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一体 分岔 血管瘤 支架 发送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内使用的血管瘤被膜支架发送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单一体分岔型血管瘤被膜支架发送系统。
腹主动脉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且较为凶险的一种血管疾病,多发生在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约5%。据Estes报道,患腹主动脉瘤的患者,若不及时治疗,其5年生存率竟仅为17%,而其中63%的患者死于主动脉瘤破裂。因此,对患有腹主动脉瘤的患者,一经发现,应即使治疗。传统的外科手术曾被认为是动脉瘤唯一的治疗方法,但围手术期死亡率超过20%,在多病并存的老年患者中,手术死亡率更高,达60%以上。
目前,介入疗法已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正不断地被应用于各种疑难杂症中。腹主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即放置被膜支架,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技术,其原理是将一段直径和长度与腹主动脉适当的被膜支架,预先放进发送系统里,经股动脉途经导入腹主动脉,在X透视监视下,将被膜支架释放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血管瘤被膜支架发送系统,其可大大提高发送系统在放置被膜支架时的安全性,使得介入疗法得以更好的应用于腹主动脉瘤手术中。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单一体分岔型血管瘤被膜支架发送系统,该发送系统主要包括顶端、远端连接管、装置导丝、外管、连接件、注液管、中心轴、后座、主体套管丝、肢体A套管、肢体B套管和主体套管。其中,所述的主体套管为一种可撕裂的套管,其纵向上有一条使主体套管容易撕开的撕裂线,所述的顶端与远端连接管连接,中心轴和顶端连接。外管与连接件连接并一起套在中心轴外面,注液管安装在连接件上,所述的装置导丝与肢体A套管之间通过接头连接,肢体B套管与中心轴连接,后座与中心轴连接,主体套管丝与主体套管之间通过接头连接。
使用前,先将被膜支架的主体、两个肢体分别放进主体套管和两个肢体套管内,再一起放进外管里,主体套管丝通过中心轴从后座侧孔穿出。装置导丝穿过外管从顶端上的一个斜槽穿出。
手术时,先行右侧股动脉穿刺、插导丝,沿导丝插入造影导管,做腹主动脉造影,确定肾动脉开口的下缘和动脉瘤的自然长度、瘤体的最大直径,两端瘤颈的长度、直径,然后沿导管送入260厘米长的超硬交换导丝,拔出造影导管,保留导丝。在右侧股动脉穿刺点为中心作一5~10厘米皮肤纵切口,分离出股动脉并切一小口,将装置导丝插入切口至腹主动脉,再行左股动脉穿刺,插入抓钳至腹主动脉,将装置导丝抓住,慢慢拉出股动脉外。在X透视监视下,将单一体分岔型血管瘤被膜支架发送系统沿导丝经股动脉导入,直至被膜支架的末端通过腹主动脉分叉处。把发送器的外管向后拉,直至被膜支架的两个肢体完全分开,再向前推外管至被膜支架的分叉处,然后把发射系统和装置导丝一起向后拉至腹主动脉分叉处,使被膜支架分叉处位于腹主动脉分叉处,这时固定好发射系统,拉主体套管丝使主体套管沿撕裂线逐渐撕开,随之整个套管向后移,支架主体就被慢慢地释放出来,拉装置导丝使支架的一个肢体释放出来,再同时拉外管和中心轴使支架的另一个肢体释放出来,被膜支架完全释放后,退出发射系统,完成被膜支架的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最主要的优点是可以大大减少放置被膜支架时的危险性和降低手术难度,使手术更安全,疗效更确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射系统还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等独特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送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导丝进入腹主动脉过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送系统主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I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主体套管和主体套管丝相连的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被膜支架主体释放过程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送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3、图4、图5所示,该发送系统主要包括顶端1、远端连接管12、装置导丝2、外管3、连接件4、注液管5、中心轴6、后座7、主体套管丝8、肢体A套管9、肢体B套管11和主体套管10;其中,所述的主体套管10是一种可撕裂的套管,其纵向上有一条使主体套管10容易撕开的撕裂线18,主体套管10与主体套管丝8相连处的撕裂线18末端有一小缺口;所述的顶端1与远端连接管12连接,中心轴6和顶端1连接,外管3与连接件4连接并一起套在中心轴6外面,注液管5安装在连接件4上,装置导丝2与肢体A套管9之间通过不锈钢接头13连接,肢体B套管11与中心轴6连接,后座7与中心轴6连接,主体套管丝8与主体套管10之间通过不锈钢接头1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05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B超双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机
- 下一篇:平面砂布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