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伞把式童车无效
申请号: | 01210291.1 | 申请日: | 2001-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4645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2 |
发明(设计)人: | 宋郑还;沈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好孩子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7/08 | 分类号: | B62B7/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3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把式 童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车,特别是伞把车。
现有技术中,伞把车是一种常见的童车,包括第一前腿和第二前腿、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前腿的下方的第一前轮、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前腿下方的第二前轮、第一后腿和第二后腿、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后腿的下方的第一后轮、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后腿的下方的第二后轮、与第一前腿枢轴连接的第一推手杆、与第二前腿枢轴连接的第二推手杆,所述的后腿与推手杆之间设有交叉的连接件,使得伞把可在折叠时可同时进行横向和纵向折叠,其折叠后的体积小。但是由于伞把车为了横向折叠而缺少横向连杆,在婴儿坐在座位上后并脚踏在软性踏脚带上后,第一前腿和第二前腿受到横向的朝向中心的力,使得两个前腿朝对方方向弯曲,则两个前轮的轴为非水平方向,使得推动伞把车产生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伞把车的两个前腿之间的刚性的伞把式童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伞把式童车,包括第一前腿和第二前腿、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前腿的下方的第一前轮、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前腿下方的第二前轮、第一后腿和第二后腿、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后腿的下方的第一后轮、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后腿的下方的第二后轮、与第一前腿枢轴连接的第一推手杆、与第二前腿枢轴连接的第二推手杆,所述的第一前腿和第二前腿上分别铰接有第一上连杆的外端部和第二上连杆的外端部,所述的第一上连杆与所述的第二上连杆相铰接,所述的第一上连杆的内端部铰接有第二下连杆的内端部,所述的第二下连杆的外端部与第二前腿相铰接,所述的第二上连杆的内端部铰接有第一下连杆的内端部,所述的第一下连杆的外端部与第一前腿相铰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在伞把车打开后,第一上连杆与第二上连杆、第一下连杆与第二下连杆所形成的连杆机构可对两个前腿之间形成支撑,增强两个前腿之间的刚性和稳定性,克服了婴儿坐在座位上时或脚踏在软性踏脚带上时使两个前腿对向弯曲变形的缺陷,在折叠时,上述的连杆不影响整车的横向和纵向折叠。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两个前腿之间的连杆在折叠过程中的折叠状态图;其中:[1]、软性踏脚带;[2]、第一下连杆;[3]、第一前腿;[4]、第一上连杆;[5]、第一后腿;[6]、第一推手杆;[7]、第二推手杆;[8]、第二后腿;[9]、第二后轮;[10]、第一后轮;[11]、第二上连杆;[12]、第二前腿;[13]、第二下连杆;[14]、第二前轮;[15]、第一前轮;
实施例:参见附图1及附图2,一种伞把式童车,包括第一前腿[3]和第二前腿[12]、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前腿[3]的下方的第一前轮[15]、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前腿[12]下方的第二前轮[14]、第一后腿[5]和第二后腿[8]、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后腿[5]的下方的第一后轮[10]、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后腿[8]的下方的第二后轮[9]、与第一前腿[3]枢轴连接的第一推手杆[6]、与第二前腿[12]枢轴连接的第二推手杆[7],所述的第一前腿[3]与第一推手杆[6]之间设有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在整车打开状态下锁定。所述的第二前腿[12]与第二推手杆[7]之间设有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在整车打开状态下锁定。所述的第一推手杆[6]、第二推手杆[7]与第一后腿[5]、第二后腿[8]之间连接有呈十字交叉的连杆。所述的第一前腿[3]和第二前腿[12]上分别铰接有第一上连杆[4]的外端部和第二上连杆[11]的外端部,所述的第一上连杆[4]与所述的第二上连杆[11]相铰接,所述的第一上连杆[4]的内端部铰接有第二下连杆[13]的内端部,所述的第二下连杆[13]的外端部与第二前腿[12]相铰接,所述的第二上连杆[11]的内端部铰接有第一下连杆[2]的内端部,所述的第一下连杆[2]的外端部与第一前腿[3]相铰接。
所述的第一上连杆[4]与所述的第二上连杆[11]之间呈交叉状,在交叉处所述的第一上连杆[4]与所述的第二上连杆[11]相铰接。
所述的第一上连杆[4]的外端部铰接于第一前腿[3]的上部,所述的第一下连杆[2]的外端部铰接于第一前腿[3]的下部;所述的第二上连杆[11]的外端部铰接于第二前腿[12]的上部,所述的第二下连杆[13]的外端部铰接于第二前腿[12]的下部。
所述的第一上连杆[4]、第二上连杆[11]、第一下连杆[2]、第二下连杆[13]都大致上位于同一平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好孩子集团公司,未经好孩子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02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道带压电动开孔机
- 下一篇:新型19冲压片机的拨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