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纱线均匀涂敷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09542.7 | 申请日: | 200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4901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8 |
发明(设计)人: | 卢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峰 |
主分类号: | D02J3/18 | 分类号: | D02J3/18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高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纱线 均匀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纱线后整理装置,特别是关于纱线整理剂的涂敷控制装置。
各类纤维经纺纱、染色等工艺后,在制各种纱线最终成品的过程中,一般都要对成品纱线进行涂敷润滑剂(如液态腊、硅油和白油等),以改善缝纫性能,防止线断头。目前的纱线涂敷整理剂装置,有滚轮式涂敷器,凹槽式涂敷器等,滚轮式如图1的机械部分所示,退卷纱线经张力调节器后,到上料斗与上料滚轮顶部直接接触,滚轮作与纱线运动方向相反旋转时,将润滑剂带到上半圈,并有一定量的润滑剂涂敷到纱线上,但纱线上油后经绕线机缠绕在纱筒上时,由于绕线机主轴是恒角速度转动,筒芯呈圆锥形,当纱线绕在纱筒上时,使筒线直径始终在变化,从而导致纱线的线速度随着筒线直径的变化而变化,与此同时上油滚轮的转速不变,因此造成筒线上成品纱上油率筒线内外之间差异较大,影响成品纱线的质量。CN1045825A描述一种凹槽式涂敷器,它使纱线与凹槽底部相接触,需用人计量地输入整理剂,由于纱线的线速度随着简线直径变化不定,涂敷剂在单位时间内用量也变化不定,仍然存在影响成品纱线的质量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纱线涂敷均匀的控制装置,以提高纱线上油率,保证成品纱线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纱线均匀涂敷装置,它包括料斗,置于料斗内的上料滚轮,与上料滚轮轴相接的传动电机和与绕线机主轴相接的绕线电机,以及置于退卷纱线上的张力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有由单片机、转数检测器和变速电机组成的纱线均匀涂敷控制器,所述单片机的一输入端与设于绕线机主轴端的转数检测器相接,另一输入端与绕线电机相接,单片机的一输出端与滚轮变速电机相接,另一输出端与张力调节器相接。
上述设计的显著特点,在于设计了一个与绕线筒上纱线的线速度同步变化的同步变速电机及其单片机控制器,当绕线筒初始阶段或绕线较少时,线速度小,上料滚轮动角速度也相应由最小值开始逐步增大,当绕线简直径逐步增大时,纱线的线速度也逐步加快,上料滚轮转动的角速度也应逐步加快,通过单片机将这种变化作及时换算,即时下达指令给同步变速电机,使变速电机瞬间变速以适应绕线速度变化的需要。本控制器能控制上料滚轮转速跟随绕线筒纱线的增厚而同步加快,均匀了上油率,使纱筒纱线内外上油率相差小于1%左右,从而提高了成品纱线的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电路的一种实施例。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电路的第二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实施例的结构和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由机械部分和电器部分组成,机械部分如图1所示其机械结构基本上为现有技术,而不再祥述。电器部分包括变速电机、控制电路和执行机构,控制部分由单片机及其输出电路组成,如图2、3所示。
由单片机组成各种换算单元,单片机输入端接在绕线电机(12)主轴(11)一端的转数检测器(8)上,转数检测到的电信号经控制器(13)内单片机处理,一路控制张力调节器(2)工作,使其对纱线的夹持张力,随纱线的线速度加快而降低,还有一重要的控制电路是单片机根据累计转数信号,运算出当时的纱线线速度,再根据纱线的线速度与上油率的变化关系,运算出当时变速电机所需的相应速度,据此单片机输出指令,控制变速电机改变转速。
由于卷线筒芯一般为锥形筒体,成品纱筒的形状影响纱线卷绕时的线速度,线速度既与纱线所处筒体的位置有关,又与绕线机转速有关。从现场和测试得到,纱线在筒体顶端和底端的线速度的平均值近似于中间位置的线速度,可将这个影响看作仅是与绕线机主轴转数变化有关,要维持相对恒定的上油率,就应使滚轮转速与绕线机主轴转数有一个数量的对应关系。单片机的速度换算单元用来完成这种换算,试验结果可用以下近似二次方程式表示:V=f(N)=aN2+bN+c,其中V为滚轮转速,N为绕线机主轴转数,a、b、c为各种纱线相对于涂敷油料不同而设定的工艺参数。滚轮转速或转动频率换算单元用于滚轮最低与最高转速(如各种支数的纱线分别为1~5,5~10,……转/分)输出相对应电压信号或频率信号,且可根据不同产品长度及纱线支数对上油率的要求不同,在控制器面板上进行设定。本实用新型采用调压调速或调频调速二种实施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峰,未经卢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95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DDRRAM与SDRAM共存于主机板的装置
- 下一篇:偏心节流配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