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嵌入式离心冷却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1208970.2 | 申请日: | 2001-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4796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27 |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喜;林国正;林祖亮;雷宗玙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467 | 分类号: | H01L23/467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永武 |
| 地址: | 台湾省桃园县龟***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嵌入式 离心 冷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与一种高效能薄型冷却装置有关,特别是有关一种嵌入式离心冷却装置。
一般而言,冷却装置是置于一需要散热的装置的表面上以散逸其所产生的热量。
一种现有的冷却装置10如图1(a)所示,具有一轴流风扇50以及一散热器60。其中,所述轴流风扇50是由一轮毂53以及数个扇叶55所组成。所述轴流风扇50是固定于所述散热器60的上表面上,而所述散热器60的下表面贴附于一需要散热的装置(未图示,例如一中央处理器)上。并且所述轮毂53是位于所述需散热的装置的中央区域上,而扇叶55是位于环绕所述中央区域的外围的外围区域上。所述现有冷却装置的缺点至少包括(1)冷却效果不佳(不均匀)(2)流场不顺畅(3)体积过大,其理由详述于下。
如图1(b)所示是现有的冷却装置10的剖面及其对应的温度分布曲线,所述需散热的装置的温度分布曲线的峰值主要是出现在所述需散热的装置的中央区域,然后朝外围区域逐渐递减。然而,对于现有的冷却装置10而言,其对中央区域的冷却效果却是最差的,而外围区域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所述中央区域是位于所述轮毂53之下,而所述轮毂53对于设置冷却气流以带走热气是毫无助益的,所以其对中央区域的冷却效果不佳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由于现有的冷却装置10所配置的风扇为轴流风扇50,所以此轴流风扇50由外部引入的冷却气流(如图中箭头所示)必先正面撞击需散热的装置(例如其上表面)后才被迫转向至散热器60的侧边流出。这样,所述冷却气流的流场很不顺畅,并且其流速会受到阻碍及迟滞。
仍请参阅图1(a),现有的冷却装置10的另一缺点是体积过大。因为所述轴流风扇50是固定于所述散热器60的表面上,所以现有的冷却装置10的厚度是为所述轴流风扇50的厚度加上所述散热器60的厚度。
请参阅图1(c),美国专利第5661638号揭示另一种现有的冷却装置20。所述冷却装置20具有一轴流式风扇50以及一散热器60。所述轴流风扇50是由一轮毂53以及数个扇叶55所组成,且所述散热器60具有数条螺旋状的导热鳍片65环绕于所述轴流风扇50。所述轴流式风扇50是镶嵌于所述散热器60中。然而,所述冷却装置20的缺点除(1)冷却效果不佳(不均匀)(2)及流场不顺畅外,还包括(3)气密性不佳。其中,冷却效果不佳(不均匀)与流场不顺畅的理由与上述图1(a)所示的冷却装置10的相同,均是由轴流式风扇所导致的,因此不再赘述。
仍请参阅图1(c),所述冷却装置20气密性不佳的原因是因为所述冷却装置20中的冷却气流在未达导热鳍片的最末端前即已被排出,所以所述散热器的导热鳍片绝大部份并无受到冷却气流的吹拂而形同虚设。
再一种现有的冷却装置30如图1(d)所示,它具有一散热器50以及一离心式风扇60。所述离心式风扇60是贴附于所述散热器50的侧边以减少所述冷却装置30的厚度,然而此种构型却也增加了现有冷却装置30所占的投影面积。并且由于散热器50各处与离心式风扇60的距离均不同,所以越远离所述离心式风扇60的处的冷却效果将会越差,并且与离心式风扇60最远处的散热器50可能无法受到冷却气流的吹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气流畅通因而具有理想的散热效果的冷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嵌入式离心冷却装置,它置于一需散热的装置的表面上以散逸其所产生的热量,它包括一散热器、一鼓风扇或一离心式风扇以及一上盖;所述散热器具有数个导热鳍片及由所述导热鳍片所限定的一凹槽;所述离心式风扇设置于所述凹槽中而嵌入于所述散热器;所述凹槽的形状是配合所述离心式风扇的形状,以使所述离心式风扇嵌入于所述散热器中后所述离心式风扇由其中央延伸至其外缘的区域下方中均分布有导热鳍片。
所述散热器初步将需散热的装置主要集中于中央区域的热量导引至一较大的散热面积,再借助离心式风扇的吹拂而将散热器的热量传导至背景环境中。由于所述离心式风扇的中央区域也具有导热鳍片,所以主要集中于欲散热装置的中央区域的热量也可有效地散逸。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嵌入式离心冷却装置还包括一上盖,所述上盖是作为一气密装置以保持所述嵌入式离心冷却装置的气密。这样,所述离心式风扇所产生的冷却气流可基本吹拂过整段的导热鳍片后才由所述导热鳍片末端排出,而不会如现有技术那样有部份的导热鳍片无法受到冷却气流的吹拂。
本实用新型的温度分布曲线较现有技术的平坦,即不论是需散热的装置的中央区域或周围区域均可获得良好的冷却;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装置可较现有技术的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89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