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鼻胆管导引管无效
申请号: | 01208812.9 | 申请日: | 200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4754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06 |
发明(设计)人: | 韩大正;刘春霞;杨义明;赵志军;戚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大正 |
主分类号: | A61M25/01 | 分类号: | A61M25/01;A61M3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君燕 |
地址: | 475001 河南省开***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胆管 导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导引管,特别是鼻胆管导引管。
通常,在进行十二指肠镜下置鼻胆管引流时,退镜后鼻胆管常留在口腔内需持续放置数日,为减少患者痛苦,保持引流通畅,必须将该管从鼻腔引出加以固定。目前,专用的鼻胆管导引管多采用平直的小儿导尿管,从患者鼻腔插入作为导引管。但是,由于该导引管无可通过鼻胆管的通道,同时,只能将鼻胆管一端插入该导引管的孔中,再牵拉作为导引管的导尿管,将鼻胆管从患者鼻孔引出,这常常会引起鼻粘膜损伤,造成鼻出血,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和恐慌。再者,在经鼻孔插入作为导引管的导尿管时,该导尿管不能经鼻孔从口腔自动穿出,常常是进入咽喉部,再把该管从咽喉部移至口腔时,医务人员需将手指插入患者口腔,用食指或中指将该导引管从咽喉部拉至或挟持到口腔中,再拉到口腔外,对于口腔较深的患者,采用上述方法常常会失败,而须用十二指肠镜作照明,再用止血钳夹住该导引管拉到口腔外。在上述过程中无一例外地会引起患者难以忍受的恶心、干呕,且操作时易损伤口腔、咽喉部粘膜,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同时,操作麻烦时间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胆管导引管,它能有效地避免对患者鼻腔、鼻咽及口咽部位粘膜的损伤,可大大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并且使用安全方便,操作简单。
其解决方案是:在导引管的一端为呈符合人体解剖部位的结构和局部神经反射点分布特点的圆弧形弯曲。但是,其弯曲角度α为220-270°之间,另一端为弧形弯曲,其弯曲角度为60°,并且在导引管内腔涂有遇水非常光滑的特氟隆层。
本实用新型由于插入头端为呈α=220-270°之间的圆弧形弯曲,另一端为弧形弯曲。所以当导引管从患者鼻孔插入口咽部位时,正好向前弯曲,抵达舌前2/3段,可继续插管直接从口腔穿出,从而可避开对引起恶心、干呕神经反射敏感区舌后1/3段及咽部的刺激,可有效地减少给患者带来的恶心、干呕等痛苦。并且操作简易,时间短,可有效地减少对患者咽喉部位的损伤。另外,由于在导引管内腔有特氟隆层,它遇水后特别光滑,加之导引管的管道,可保证7F的鼻胆管顺利通过,这样,可使鼻胆管经导引管的管道,从口腔引出鼻孔,从而,有效地避免因对鼻腔、鼻咽、口咽粘膜损伤而引起的出血。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说明。
附图为鼻胆管导引管的结构主视图。
附图中,导引管由硅胶材料制成,其外径为4.9mm,内径为2.8mm。在导引管的一端为呈60°弯曲角度的弧形1弯曲,其长度为L=130mm,而导引管的另一端为呈α=250°弯曲角度的圆弧2弯曲,于导引管内腔壁上涂有特氟隆层3。
使用时,导引管从患者鼻孔插入直至患者口腔穿出,再将鼻胆管穿入该导引管并拉出口腔,以便进行引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大正,未经韩大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88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