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脚踏车的电动驱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08155.8 | 申请日: | 200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4756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06 |
发明(设计)人: | 陈进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进文 |
主分类号: | B62M23/02 | 分类号: | B62M23/02;B60K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脚踏车 电动 驱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踏车电动驱动装置,尤指一种构造简单、组装方便、可广泛用于各式二轮以上的脚踏车或三轮车的电动驱动装置。
脚踏车为一种方便且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的交通工具,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使用,但由于其在骑乘时需耗费较多体力,故不适合年龄较高的长者,近年来,为了改善传统脚踏车的缺点,不耗费体力的电动脚踏车应运而生,其介于起步速度快且轻松不费力的摩托车与起步速度慢而较耗费体力的传统脚踏车之间,顾名思义,电动脚踏车应同时兼具上述二者的优点,即是既具有训练体力的踩踏功能,又有优闲驰骋的电动省力功能。
电动脚踏车方兴未艾尚未达到普及的阶段,其售价居高不下,而且其电池的换装也不方便,在使用时仍存有诸多困难,还不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踏车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由精简的元件构成,组装简易,可有效地将传统脚踏车转变成具有省力功效的电动脚踏车。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踏车的电动驱动装置,其可有效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脚踏车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由装设在适当大小盒体内的电池、马达、一个以上传动组与一设在盒体外的控制开关所构成,该盒体装设在脚踏车后轮架适当处,其工作方式为其内部相互传动的一传动组与脚踏车的后轮轴连动,设在盒体外的控制开关适时控制电池的启闭。
所述的盒体内设有三组传动组,由一固定轴、一传动轴、一单向棘轮以及一个以上齿轮与链条构成;所述的固定轴固定设在盒体侧壁面,其上枢设二个齿轮;所述的传动轴活动穿设在盒体侧壁面,其一端固设一齿轮,另端则枢设一单向棘轮;所述的固定轴上枢设的二齿轮是同步旋转的,其上分别设有链条与马达轴齿轮以及传动轴的固定齿轮相互传动;所述的传动轴上的单向棘轮由一链条连动到另一齿轮套头;所述的齿轮套两端分别设有将其螺设在脚踏车的后轮轴与脚踏车原设的单向棘轮间的外螺牙和内螺纹;所述的一个以上传动组可设为一个以上减速齿轮组。
由于本实用新型装设在一般脚踏车后轮适处,其中一组传动轴的背侧连设一单向棘齿轮,且在脚踏车后轮轴上加设另一齿轮,并通过一链条连动,而脚踏车本身的传动组齿轮则设在齿轮外,另通过一设在把手处的控制开关在适当时机切换,而有效地使传统脚踏车成为了一种具有省力功效的电动脚踏车;其结构新颖而实用,能有效降低电动脚踏车售价居高不下的问题,使传统脚踏车也可通过简易的改装,而变成省力的电动车,更重要的是,在转变为电动脚踏车时,踏杆会保持稳定、平衡,不会因马达的快速转动而使使用者受伤。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方传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方传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在脚踏车上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俯视图。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脚踏车的电动驱动装置,其包括:一电动驱动装置1与控制开关2,该电动驱动装置1有一适当大小的盒体,在盒体内设有马达11,以及给马达提供能源的电池10,该电池10由控制开关2控制其是否提供电力给马达11,该马达11的转轴上设有一马达轴齿轮12,而盒体侧壁适当处设有一中间轴14,该中间轴14上设有第一传动轮15与第二传动轮16,第一传动轮15与马达轴齿轮12间设有第一链条13,而中间轴14的旁侧适当处另设有一贯穿盒体侧壁的传动轴19,传动轴19的一端设有第三传动轮18,该第三传动轮18由第二链条17连接与第二传动轮16相互传动,传动轴19的另端则设有一单向棘轮20,该单向棘输20再通过第三链条21而与第四传动轮22传动。
如图2所示,当电池10提供的电力使马达11的转轴开始转动,此时马达轴齿轮12通过第一链条13、第一传动轮15、与第一传动轮15同步旋转的第二传动轮16以及第二链条17,间接带动第三传动轮18,而与第三传动轮18连设的传动轴19、传动轴18另端连设的单向棘轮20、以及由第二链条21传动的第四传动轮22均随第三传动轮18而旋转,如图3所示,故此,仅要控制开关2开启,电池10提供马达11所需动力,该多组的传动装置便可依序传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进文,未经陈进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81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