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式椅子无效
申请号: | 01204267.6 | 申请日: | 2001-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4641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孟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孟芬 |
主分类号: | A47C4/28 | 分类号: | A47C4/28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畹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椅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椅子,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形成躺椅并可折叠收合而便于携带和收藏的椅子。
按,一般的躺椅通常由一基座构成,具有靠背、腕靠和腿蹬并利用一布料展覆于这些构件上,当椅子倾斜于躺下位置时,可使腿蹬抬起而得到舒服感。但,一般腕靠紧紧固定于基座上,而靠背与腿蹬间的移动需经腕靠下的滑动管来执行。结果是,尽管椅座已有倾斜,但腕靠仍然保持不动而不随使用者的手臂倾斜,令使用者感觉不舒适。此外,通常选用的机械关节庞大,折叠和展开并不容易,对小孩子尤甚。由于控制繁杂,在关节附近的操作特别危险,有时会演变成压伤手指。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遂以从事该行业多年的经验并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积极研究改良,终于设计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椅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形成躺椅并可方便收折和展开的折叠式椅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利用靠背、椅座、支撑杆、腿蹬、滑套、基座和闩锁构件构成一种折叠式椅子并在靠背、椅座和腿蹬上展覆一纤维布片。靠背由框架构成;椅座由横向构件构成并通过关节枢设于靠背底端两侧;支撑杆位于横向构件的上方并通过关节与靠背枢设在一起;腿蹬由U形支架构成并分别通过枢结和分叉轭部连接于两支撑杆和横向构件之间;滑套枢接在支撑杆上,其上方延伸有腕靠;基座由两只呈Λ状的U形前腿部和后腿部构成并连接于椅座下方,前腿部和后腿部利用分叉轭部枢接,后腿部的顶端延伸连接至滑套处并通过导引分叉轭部与横向构件连接,前腿部中间处利用销钉连结有一连杆,连杆另端枢设于导引分叉轭部处;闩锁构件设置在支撑杆上的滑套邻侧。
在上述结构的折叠式椅子中,分别通过靠背与支撑杆间的关节、支撑杆与腿蹬间的枢结、腿蹬与椅座之间的分叉轭部以及靠背与椅座间的关节的活动,可使椅子展开成躺椅状或折叠成便于携带和收藏的扁平状。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折叠式椅子的技术特征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椅子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椅子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椅子的导引分叉轭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椅子展开成躺椅的侧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椅子折叠后的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椅子的闩锁构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椅子的套柱的正面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椅子的闩锁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椅子的转筒的正面图。
参考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椅子10包括由封闭框架构成的靠背1,该靠背1通常呈矩形并稍微弯曲以适应脊柱的曲度。靠背1底端两侧枢设有由横向构件所形成的椅座2,椅座2由金属管制成并利用关节21与靠背1枢设在一起,椅座2稍微后倾。椅座2上方的靠背1上另枢设有两支撑杆3并利用关节22与靠背1枢设在一起。两支撑杆3和椅座2的另端分别通过枢结23和分叉轭部24连接由U形支架所形成的腿蹬4,腿蹬4可利用枢结23上下转动,腿蹬4上固设有用于支撑腿蹬4的弯弧杆41,以防止腿蹬两侧向内弯曲。支撑杆3上并枢接有滑套5,滑套5上方再延伸设有腕靠6。椅座2下方连接有基座7,基座7由两只呈Λ状的U形前腿部71和后腿部72构成并用于支撑整个椅子10,前腿部71和后腿部72利用分叉轭部73枢接在一起,后腿部72的顶端延伸连接至滑套5处并通过导引分叉轭部74与椅座2连接,前腿部71中间处利用销钉751连结有连杆75,连杆75的另端则枢设于导引分叉轭部24处。
参考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导引分叉轭部74包括有直立支撑板741,其顶部一端弯折延伸有一U型固定座742并用于固定金属管构成的椅座2,支撑板741顶部的另一端弯折有一冂形固定座743并用于固定枢座744,该枢座744一侧延伸有一C型固定座745并用于连结后腿部72,支撑板741底部则与连杆75固设在一起。
参考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靠背1、椅座2和腿蹬4上展覆有一纤维布8,该纤维布8由弹性线81系固于靠背1、椅座2和腿蹬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孟芬,未经李孟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42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