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涨布器无效
| 申请号: | 01202988.2 | 申请日: | 2001-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4605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21 |
| 发明(设计)人: | 蔡长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长源 |
| 主分类号: | D04B15/88 | 分类号: | D04B15/88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君伟 |
| 地址: | 36201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涨布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编织机的涨布器。
圆编织机织出的呈圆筒状的布匹,必须由圆编织机底部的卷布机将圆筒状拉平后再收卷成捆状。在圆筒形的布匹拉平的过程中,必须借助一位于卷布机上方的涨布器来完成,常用的涨布器(或称展布器、扩布器)种类繁多,有固定型、双边手开式、X型伸缩式……等不胜枚举,其中目前业界仍在使用的X型伸缩式的涨布器是由日本人设计,已有25年的历史,其缺点是其撑布杆四角都用接头连接,接缝处会划伤布面,使棉线渗入接缝而影响布面品质。
另外申请人在台湾申请的,公告号为980689的“卷布机防止布匹压痕之结构改良”的专利中所设计的涨布器,仅能左右两侧调整宽幅,而无法全面张开调整,因此,仍需改善。还有,公告号为325054“针织机之扩布装置”专利中所提供的涨布器,是由六根齿条刚性推动撑布轮组,使得微调装置内部应力较大,转动时不够灵活、便捷,且其撑开布匹是靠六个撑布轮的涨力,因此有六个接触点,而不是面接触方式,这样较易使布匹中央产生直线痕,影响布匹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整便捷并可提高布匹质量的圆编织机的涨布器。
一种涨布器由调整装置、撑布轮组组成,调整装置由中空本体、设于中空本体内的直立齿轮轴、与直立齿轮轴啮合的前后两齿条、与齿轮轴啮合的螺杆以及与螺杆连接的转柄组成,撑布轮组,呈左右对称设置,包括撑杆和设于撑杆底端的转轮,其创新点是,中空体两侧分别设有垂直于前、后齿条的左、右U型槽,且左、右U型槽分别固定在前、后齿条上,撑布轮组的转轮两侧由下向上斜设有管体,管体上方套设有可伸缩的弯弧管,弯弧管的上端内侧相对设置有推杆,推杆套置于相对应的U型槽内。
左、右推杆之间设有较小直径并可插入与之连接的弯弧管内的直管。
中空本体上方的锁定件锁定二片相向对称,呈三角型的导引板,该导引板的两侧设有向外斜出的滑槽,四支定位销穿过滑槽且锁定在各推杆之内端。
本实用新型的涨布器,调整便捷省力灵活,并使整个结构的活动空间较大,再者,涨布架的四个端角采用自然圆弧角,无任何接缝,不会刮伤布面,且涨布架是全方位撑张布匹的而非单点支撑布匹,因此可避免直线痕,全面提升布匹的质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调整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调整装置前视剖示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摆布轮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部分之放大剖示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一种涨布器由调整装置、撑布轮组组成,调整装置由一中空本体(11)、设于中空本体(11)内的直立齿轮轴(12)、与直立齿轮轴(12)啮合的前后齿条(15)(16)、与齿轮轴啮合的螺杆(13)、与螺杆(13)连接的转柄(14)组成,撑布轮组,呈左右对称设置,其包括撑杆(21)和设于撑杆(21)的底端的转轮(22),转轮被螺钉(25)和夹片(24)安装固定一撑杆(21)的底端,转动转柄(14)驱动直立齿轮轴(12)转动,进而带动与之啮合的前、后齿条(15)(16)同步反向移动伸缩;且两撑杆(21)上端部分别由定位元件(23)锁定在前齿条(15)及后齿条(16)上,并与之连动。中空体(11)两侧分别设有垂直于前后齿条(15)、(16)的左、右U型槽(3)、(4),左、右U型槽(3)、(4)分别固定在前、后齿(15)、(16)上并与之连动;在转轮(22)两侧由下向上斜设有两支管体(51)和套设于管体(51)上方可伸缩的两弯弧管(52),两弯弧管(52)的上端内侧相应设有前后推杆(53A)、(53B),并套设在相对应的U型槽内,呈二框架的状态,且左、右推杆之间设有较小直径并可插入与之连接的弯弧管(52)内的直管(54),使得左、右两框架连接在一起,合成一可伸缩的涨布架;中空本体(11)上方及锁定件(61)锁定二片相互对称且呈三角形的导引板(6),该导引板(6)的两侧设有向外斜出的滑槽(62),四支定位销(63)穿过滑槽(62),且锁定在各推杆(53A)、(53B)的内端。使用时,转动转柄(14),使螺杆(13)带动齿轮轴(12)转动,进而推动与之啮合的前后齿条(15)、(16)同步反向移动,当前后齿条(15)、(16)向两侧伸开时,将同步带动两撑布轮组向外张开,此时固定在前后齿条(15)、(16)上方的左、右U形槽(3)、(4)也同步向外移动,当左、右U槽(3)、(4)向外移动一纵向距离时,位于左、右U形槽(3)、(4)内的四支前后推杆(53A)、(53B),因其内端与定位销(63)是沿着滑槽(62)向外滑出的,因此当U形槽纵向移动时,定位销(63)顺着滑槽(62)将前后推杆(53A)、(54B)推出一横向距离,由于四支推杆(53A)(54B)是同步向外伸出,使得左、右框架除了纵向移动,也同时横向外扩张,使得整个涨布架同时向四方张开,进而达到全方位涨布的目的,反之当反向转动螺杆(13)时,前、后齿条(15)、(16)同步向内缩回,进而达到缩回涨布架的目的。转动转柄(14)驱动直立齿轮轴(12)转动,进而带动与之啮合的前、后齿条(15)(16)同步反向移动伸缩;且两撑杆(21)上端部分别由定位元件(23)锁定在前齿条(15)及后齿条(16)上,并与之连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长源,未经蔡长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29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夜光笔
- 下一篇:压焊机自动识别系统用的调光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