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自控保险装置的点火枪无效
申请号: | 01202975.0 | 申请日: | 2001-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4622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28 |
发明(设计)人: | 胡可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长城电子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Q7/10 | 分类号: | F23Q7/10;F23Q7/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控 保险装置 火枪 | ||
本点火枪属于实用新型气体燃料点火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自控保险装置的气体燃料点火枪的改进技术方案。
“点火枪”是一种丁烷气、天然气等易燃气体的电子点火器具,使用于燃气灶、野餐以及日常生活中各种需要点火的场合。其用途广泛,使用方便,使用者众多。由于其自身功能及装有可燃性气体,使用不当会发生火灾事故,故其既要考虑点火率高,还要考虑使用中的安全性。为了解决使用安全性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电子点火枪均在点火枪壳体上装设一个保险开关。该开关可在壳体的“开”(ON)或关(OFF)两个位置变换,当保险开关处于“开”(ON)位时,按钮可以动作,使含有压电块的压电装置发出火星点燃可燃气体产生火苗;当保险开关处于“关”(OFF)位时,按钮受到限制,无法使点火枪发出火星,避免点火操作的随意性。这种结构的保险开关只有在“关”(OFF)位时,才能起保险作用。每次点火结束,都必须机械的将保险开关拨至“关”(OFF)位。若忘记将保险开关拨至“关”(OFF)位,则此时的保险开关形同虚设,会造成误操作按钮的问题,对于小孩幼童玩耍点火枪的危险事故更是难以预防。因此,这样的点火枪安全性较差,有的地区和国家已经或者将要明文禁止制造与使用。
开发本实用新型点火枪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既可有效限制点火枪按钮动作,又可关闭气体通道的带自控保险装置的点火枪。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现有普通电子点火枪的基础上增设自控保险装置,它包括壳体、连接在壳体上的枪管以及装配在壳体内的储油槽、压电装置和自控保险保险装置,所述的自控保险装置由按钮、保险开关和翘板构成,按钮位于枪管下端,可在壳体内滑动以控制压电装置的工作状态,即按压按钮可使含压电块的压电装置产生电火花。当保险开关没有外力影响处于常态时,按钮的两限位筋与保险开关舌头的两纵向筋抵触,以限制按钮的动作,即按钮无法在滑道中滑动,压电装置不工作;当保险开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摆动时,保险开关舌头同步发生摆动,两纵向筋不再抵触按钮两筋。按钮可滑动并使压电装置工作产生电火花。翘板上部半圆形滑块与按钮的斜形筋相互接触,转角处有一圆孔,套在壳体的柱子上,成动配合,可以自由转动,底部卡住出气针,控制出气针出气。当没有外力作用时,保险开关处于常态,此时保险开关舌头的两纵向筋抵住按钮的两筋,限制了按钮的运动,使压电装置不能产生电火花,从而不能引火;当手指按压保险开关头部克服保险开关变形回复力后,保险开关头部与舌头发生自由摆动。使按钮两筋解除保险开关舌头两纵向筋抵触可以动作,按打压电,同时按钮向下动作,使翘板发生转动,拨出出气针,使气体通道打开,从而完成点火。当手指按压力消失,保险开关在塑料变形回复力作用下复位,恢复到常态的自控保险装置使按钮被锁定,从而实现发明目的。
所述的按钮下端两侧有能在壳体的滑槽中平稳滑动的导向筋;其上端则有两限位筋,其与保险开关舌头的两纵向筋相互抵触,来限制按钮的相对运动。按钮两筋中间有一沟槽,其可以允许保险开关舌头的横向筋自由滑出与滑入。
所述的保险开关位于壳体上端,保险开关的底部以一弯钩形卡在枪体内,以限制保险开关移动。保险开关头部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在枪体内自由摆动;保险开关头部下方有一舌头,舌头由一横向筋与两纵向筋组成。纵向筋限制按钮的相对运动,横向筋可以自由出入按钮的沟槽。
所述的翘板。翘板呈L形,中间转角处有一圆孔,圆孔套在枪体的柱子上,间隙配合,可以自由转动。其上部有一半圆形滑块,与按钮的斜形筋接触,从而使按钮的直线运动变为翘板的转动。其底部有一梯形槽,卡住出气针,实现了按钮通过翘板控制出气针的出气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自控保险装置要求按压保险开关和按压按钮两者“联动”同步操作,才能正常点火,大大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保险开关锁住按钮状态示意图。
图3为保险开关放松按钮状态示意图。
图4为自控保险装置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5为自控保险装置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6为气体通道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7为气体通道打开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长城电子总公司,未经宁波长城电子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29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门碰锁
- 下一篇:双水源节水便池冲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