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条码扫描机无效
申请号: | 01202157.1 | 申请日: | 2001-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4638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丹电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朱黎光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条码 扫描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扫描机,特别是一种条码扫描机。
请参阅图1所示,图1所示是现有扫描机的示意图,主要是由投射光源1、光感应器2、弧面镜3及摆振平面镜4所组成。当欲扫描条码时,首先由投射光源1投射出光束至弧面镜3后至摆振平面镜4后再投射于欲被读取的条玛;从条码处反射回的光束再藉由摆振平面镜4折射至弧面镜3后由光感应器2接收;此期间,由于欲扫描整排条码,摆振平面镜4须偏摆至某一角度,而当扫描完后,摆振平面镜4则藉由自然弹力弹回原位置,此即所谓的麦拉片效应(Mylar),但此种方式有其天生的缺点存在,即在长且使用后,其会产生弹性疲乏,难以精准回复至原位置,也因而会失去扫描的精确性,甚而遭致断裂。
故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简洁化、小型化的条码扫描机。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条码扫描更加精确的条码扫描机。
本实用新型的又次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不会有弹性疲乏又易断裂的情事产生的条码扫描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由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条码扫描机,具一机座,该机座上包含有:用以照射被扫描条码,并产生条码反射光讯号的一光源模组;一平面反射镜;一用以将反射光束聚焦的弧面镜及一感应读取该条码影像的光感应器;其特征在于:
该平面反射镜以其底部所设的一镜座设置在该机座上的固定座上,镜座与固定座间设有一使平面反射镜偏转的电磁构造;
一透射棱镜,是嵌入该平面反射镜上,且对应于光束轴线处而设置,藉该棱镜折射光源模组射出的光束使其当该平面反射镜摆动时同时带动该棱镜而改变光束行进方向于该条码上形成一段直线光点进行动态扫描该条码。
除上述必要技术特征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电磁构造是由一固定在固定座上略呈形的电磁铁,该电磁铁的圆弧部绕以线圈,在该平面反射镜的镜座内设有一圆柱形永久磁铁,该电磁铁的线圈通电与圆柱形永久磁铁起电磁作用,而连动与其固着的该平面反射镜偏转。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藉由整体零件体积缩小的光学系统,使达简洁化、小型化。
2、藉由电磁结构使平面反射镜藉由电磁效应产生平顺偏转,使条码扫描更加精确。
3、电磁铁的线圈于通电结束后会偏回原位置,故不会有弹性疲乏及易断裂的情事产生。
兹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结构及所达成的功效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仅佐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条码扫描机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顶视图及扫描时扫描光束行进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反射镜和固定座的立体部件分解图。
图5是图3中A-A线所指方向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棱镜中光束行进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包合一机座10,机座10上置有一光源模组20,由其内部产生投射光束,透射过嵌设在平面反射镜40中且对应于光束轴线处而设置的透射棱镜41,经折射后,投射于置于前方的条码以进行扫描,投射后的光束从条码处反射的反射光讯号经平面反射镜40折射后,再经弧面镜30聚焦后由光感应器50接收而完成扫描工作。
请再参阅图4、5,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反射镜40是以其底部所设的一镜座42固定在一固定座60上,固定座60由上座体62和下座体61所组成,上座体62的底面设有一沟槽622,而在下座体61顶面上的相对处亦设有一沟槽612,两沟槽612、622恰可容置一呈形的电磁铁63的底边631,而该电磁铁63前方两侧则为弧状体632、633,弧状体633套以管体64,其上绕以线圈634通到电源(未显示)。当平面反射镜40与固定座60组合时,电磁铁63恰嵌在上、下座体间的沟槽,然后用螺钉穿过上座体62的螺孔621,再锁进下座体61的螺孔613,尔后,在平面反射镜40的镜座42的凹入处容置一圆柱永久磁铁65,再置于上、下座体间的前方,接着以一短桩穿过上座体62的孔623、镜座42的孔421、圆柱永久磁铁65的孔651,最后通到下座体61的轴承611的孔614中,如此将上、下座体以及平面反射镜固定一起;其中,短桩与透射棱镜40的孔421及圆柱永久磁铁65的孔651是为紧配合,故圆柱永久磁铁65能带动平面反射镜40一齐偏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丹电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阿丹电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21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