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风干燥器无效
申请号: | 01201529.6 | 申请日: | 200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4637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民;曹学斌;许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偃师市博达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3/08 | 分类号: | F24H3/08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719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风 干燥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干燥设备,主要涉及一种对物质干燥的热风干燥器。
目前对物质干燥的方式主要有红外线干燥装置(即电加热装置),暖气干燥装置(即锅炉供热干燥装置),热风干燥装置(热风炉供热)。采用红外线干燥装置由于电价高,企业生产成本较高,干燥效率低;暖气干燥装置采用的锅炉及其配套设备价格高,燃煤量大、污染大;热风炉虽然干燥效率高,但设备体积大,价格昂贵,大多数中小型私营、个体企业不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使用方便的热风干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它包括炉膛、炉条、落渣口及带有法兰盘的进风口、出风口和出烟口,所述干燥器具有多层直径不同的环型风道,外层风道的外壁层为干燥器壳体,进风口设置在外层风道一侧的上部,外层风道的内层壁的下部和第二层环形风道下端相通,第二层风道的内层壁为炉膛内壁,第二层环形风道上端一周通过金属管和第三层环形风道的底端相通,外层环形风道的内层壁和第三层环形风道的外层壁形成烟道通出烟口,第三层环形风道的上端一周通过金属管和最内层风道的上端相通,内层风道的底部呈园弧形封头位于炉膛正上方,内层风道的底部和出风管相通,内层风道的外层壁与第三层风道的外层壁形成烟道通出烟口。
在与进风口相对的外层环形风道的底部一侧设置一安全口,以避免炉内压力过高。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由于多层直径不同的环形风道通过金属管有序地联通起来,形成相互隔绝的空气和烟气通道,使空气能在与烟气隔绝的情况下按设计的路程流动,空气在流动的同时被金属壁逐级预热后加热。由于凉风在干燥器中变为热风的行程长,与金属壁接触面积大,热量交换充分,使得出口风温均匀且易控制,依风量大小和燃料使用多少控制出风温在50℃-280℃之间;因外层环形风道的低温空气的隔热作用,使热风干燥器的金属外壁温度较低(一般不超过30℃)减少了热能损失;由于干燥器的环形风道由内外两层金属材料制成,其热传递速度快,热能转换效率高,气温能快速升高;干燥器采用立式结构,占地少,一般不超过一平方米,重量轻,制造成本低,热风清洁,适用于各类涂布、复合、印刷生产线,以及食品、医药、建材、耐火材料等需要烘干和风干的企业。
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及烟气流程示意图。
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为立式结构包括炉膛、炉条15、落渣口11,燃料口10,带有法兰盘的进风口1、出风口8及出烟口12,所述干燥器具有多层直径不同的环形风道,环形风道由内外两层金属材料制成,由外向内依次为外层风道2,第二层风道3,第三层风道4,内层风道5,外层风道2的外层壁为干燥器的壳体,进风口1设置在外层风道2一侧的上部,外层风道2的内层壁下方与第二层环形风道3下端相通,第二层风道3的内层壁为炉膛内壁,炉膛内壁一周设置有耐火衬16。第二层环形风道3上端的一周通过金属管13和第三层环形风道4的底端相通,外层环形风道2的内层壁和第三层环形风道4的外层壁之间形成烟道17通出烟口12;第三层环形风道4的上端一周通过金属管14和最内层的风道5上端连通,内层风道5的底部为圆弧形封头6,其位于炉膛的正上方,内层风道5的底部与为出风管7相通;在内层风道5的外层壁与第三层风道4的外层壁之间形成烟道17通出烟口12。出风管7与出风口8连通,在与进风口1相对的外层风道2的底部一侧设置一安全口9。
当热风干燥器2工作时,凉风沿图2所示的流程箭头18流动,凉风由进风口1进入外层金属环形风道2,经其内壁预热后通过其内层壁的底部进入到第二层环形风道3中预热,然后经过其上端一周的金属管13进入第三层环形风道4中预热,后经过其上端一周的金属管14进入最内层环形风道5中预热,经内层风道5底部的封头6加热后,风温升到最高,由出风管7送到出风口8,即可进入指定区域进行干燥。如图2所示,燃料在炉膛燃烧时,生产的烟气沿图中流程箭头19由烟道17通过烟囱排出,同时余热通过烟道周边的金属壁将风道中的空气预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偃师市博达工贸有限公司,未经偃师市博达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15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