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锁钩可自动回归锁体卡掣位置的对号挂锁无效
申请号: | 01201527.X | 申请日: | 2001-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4606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21 |
发明(设计)人: | 杨耀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彰彬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67/22 | 分类号: | E05B67/22;E05B3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台湾省彰化***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锁钩可 自动 回归 锁体卡掣 位置 对号 挂锁 | ||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对号挂锁,特别是指一种锁钩具有可自动回归锁体卡掣位置的对号挂锁。
按,习用的挂锁均须具备有轻、薄、体积小的特性,而习见挂锁的结构及式样虽因其卡掣机构的不同而互有差异,惟其整体结构仍不外乎是藉由容设于壳体中的卡掣机构,来控制枢设于壳体外的锁钩产生上下拉动的效果,亦即藉由卡掣机构的号码轮组控制锁钩的作动,而使挂锁产生闭锁、开锁的功能。
而习见挂锁种类中所称的U型挂锁90,如图1所示,其结构是使呈U型杆状的锁钩92一端枢设于销壳91上,另一端则扣合于锁壳91的一锁扣孔912上,该锁钩92的枢设端是可受一号码轮组94的控制而可产生上下拉动的作动;惟,就先行技艺所知,习见U型挂锁90的锁钩92在该号码轮组94处于正确的开启状态而受力脱离该锁扣孔912时,该锁钩92即不受拘持作用,亦即该锁钩92会因自身重量的晃动牵移而会随著使用者拿持角度的不同而不断移动歪斜,则当使用者拿持锁体欲锁扣物体时,不断晃动的锁钩92常会使操作者感觉到对准上的不便,而徒增锁合上的困扰,而仍有持改进。
本实用新型申请人对于挂锁的研发改良一向不遗余力,其中关于挂锁核准公告的专利前案即将近有30件,且其中不乏为所谓的U型挂锁,例如获准公告的第117397号、第130081号及第144851号等多件专利前案,其皆是于卡掣机构有所创新而获准专利,今本案亦是针对U型挂锁所做的一创新改良。
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钩可自动回归锁体卡掣位置的对号挂锁,其能使挂锁的U型锁钩在拉持的力量消失后,迅速回归至锁体的卡掣位置,以便挂锁的开启及扣合作动更为迅速确实。
缘是,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锁钩可自动回归锁体卡掣位置的对号挂锁,其包含有二可相互罩合固设的底壳及盖壳,该底壳及盖壳的罩合端内部形成有一容室供容设一号码轮组件,且其壳体上适当位置处开设有多数个贯穿孔供该号码轮组件的号码轮穿出容设,并于其顶面二端各分别开设有一枢接孔;一锁钩,具有一弯弧状的钩部及一直杆状的身部,该钩部及身部是可分别置设入该底壳及盖壳的枢接孔,且其身部底端是与该号码轮组件的一轴杆顶端相结合,而可与该轴杆产生相对的连动,其特征在于:该号码轮组件的轴杆顶缘与该底壳及盖壳的容室壁面间更再套设有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是得于锁钩向上拉动时受压迫变形,并于锁钩拉持力量消失后藉由其回复弹力而促使锁钩自动回归锁体的卡掣位置。
其中该弹性元件是为一弹簧。
其中该号码轮组件的轴杆顶缘还设有一凸部用以供该弹簧的一端套合。
其中该底壳及盖壳的容室壁面还设有一供该弹性元件嵌卡的凹部。
其中该锁钩的身部底端预定位置处还凹设有一较小圆径的嵌卡部;而该号码轮组件的轴杆一侧则横向延伸设有一钩持部,该钩持部上则设有一贯穿上下端的供该锁钩身部的嵌卡部钩卡的嵌合槽。
为了使贵审查委员更加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及功能,以下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说明于后,其中:
图1是习用号码挂锁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挂锁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并显示锁钩呈闭合的状态。
图4是图3的相同剖视图,并显示锁钩呈开启的状态。
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锁钩可自动回归锁体卡掣位置的对号挂锁2的结构包含有一底壳10、一盖壳20、一号码轮组件30、一定位簧片40、一锁钩50及一弹性元件60所组成,其中:
该底壳10概呈四方盒状,其一侧凹设有一容室11,该容室11中间段一侧向外开设有四个平行贯穿孔12,其顶面二端则各分别开设有一半圆弧状的枢接孔13与14,其中枢接孔13的孔壁上更再凹设有一滑槽131,并于该滑槽131一侧中间方向再凹设有一凹部15,且该底壳10中间适当位置处则再分别横向贯设有二结合孔16与17。
该盖壳20亦是呈四方盒状而可与该底壳10相罩合,其容室21相对于该底壳10贯穿孔12的位置亦向外开设有四个平行贯穿孔22,且其相对于该底壳10的枢接孔13、14及凹部15的位置亦相对设有二枢接孔23、24及一凹部25,并于该枢接孔23的孔壁上相隔90度位置更再凹设有二滑槽231、232,且该盖壳20相对于底壳10二结合孔16、17的位置则各往外凸设有一凸柱26、27,该二凸柱26、27是用以穿设入该二结合孔16、17,以供组装该底壳10及盖壳20铆合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彰彬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彰彬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15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