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器鳍片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01200874.5 | 申请日: | 2001-0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4653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2 | 
| 发明(设计)人: | 魏文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文珍 | 
| 主分类号: | H01L23/367 | 分类号: | H01L23/367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朱黎光 |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鳍片结构。
为了解决电脑主机内部元件过热问题。一般皆在电子发热元件上,如:CPU、1C元件、功率晶体、电源供应器…加装有散热片,令电子元件所产全的高温,可藉的散热片将热能导散出。而一般散热片的结构,如图1所示,是以铝挤型加工将散热片1与底板2一体成型,因受限于压模及挤压技术,其散热片1通常较为宽厚,使得阻隔气流面较大,导热速度较慢,且散热片数量少,因此散热面积也小,其散热效果实为有限。因此,业界遂开发出另一种如图2所示的散热片,是在座体3上设置多数散热柱4,使电子元件运作时所产生的高温,可经由散热柱4将热能导散出。此种散热片虽已有较前者为多的散热面积与散热空间,散热效果亦较佳,然其制造时需先将散热柱4制成长块状,再将其滚轧形成等距的散热柱4,不仅加工费时,亦造成材料的浪费,且其柱体的条肋仍较厚实,因此蓄热性大,影响导热速度,对于要求快速或长时间使用的电子发热元件,散热效果仍不理想,因此并未有效改善前述散热片的缺失。
鉴于上述已知散热片的缺憾,本创作人乃本于专业与经验悉心研究,力求加以改善创新,终于创作出一种散热器鳍片结构。不仅可制成较多数量的散热鳍片,使同一面积的散热鳍片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较现用散热片为多,有效增加散热面积,并可较现用者节省材料,进而降低成本,且可获得最大的散热效益,加速热源的散热功效,充分发挥散热片功能,而能确实解决电脑元件过热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幅增加散热表面积,并畅通气流,可增进散热效益的散热器鳍片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完全没有废料,而可节省材料、减少工时及降低成本的散热器鳍片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由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散热器鳍片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是将散热片分割呈多个条状,并自两侧分别向上压折形成两两相对立排列的U型散热鳍片群,该散热鳍片群自底部向上压折的位置不同而分呈不平行的外鳍片与内鳍片,外鳍片与内鳍片间且为间隔排列的设置,而其中央底部未压折处形成导热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藉分割散热片并将其压折形成相对立排列的多个散热鳍片群,以大幅增加散热表面积,并畅通气流,可增进散热效益。
2、藉将散热片直接冲压形成多个散热鳍片,完全没有废料,而可节省材料、减少工时及降低成本。
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具体结构特征,兹举一较佳可行实施例,并藉由下列附图,以及配合附图的详细说明而更进一步揭示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现知散热片的立体图。
图2是现知另一散热片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展开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及俯视图,主要在于:将一散热片分割呈多个条状,以令其形成薄型长片,并自两侧分别向上压折而形成两两相对排列的U形散热鳍片群10,而可数倍于已知散热片的数量,其未压折的中间底部则形成一宽窄相间的导热板13,其中,该散热鳍片群10因自底部向上压折的位置不同而分呈不平行的内外排,在外排的两对立鳍片间距离较宽而形成外鳍片11,内层两鳍片的距离较近达成为内鳍片12,外鳍片11与内鳍片t2且为间隔排列的设置,使散热鳍片群10的两侧皆可形成三角形的紊流区14。
次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展开图,本实用新型在冲压时,只需沿预设的切割线位101切割并同时沿压折线102向上压折,即可形成如图3所示的散热鳍片群10,完全未有制造材料的浪费,且一次冲压即可完成本实用新型,不需另行加工作业,可节省工时、材料及降低成本。
请再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当组合时,只须将散热鳍片群10以导热胶粘置在吸热底板20上即可,亦可在导热板12上预设铆合孔15,利用铆合方式固定,组合相当简易。由于散热鳍片群10的鳍片冲压形成高且薄的长片型,一来可使其导热速度较快,二来其鳍片数量倍增,且使其面面皆可与空气接触,而大幅增加其散热面积,增强整体排热的能力;又外鳍片11与内鳍片12设计为间隔排列,使外鳍片11与内鳍片12之间形成三角形的紊流区14,可在气流流过时,由于内、外排角度与气流量的差异而产生涡流,令各鳍片的表面可以均匀地接触到气流,复配合各散热鳍片彼此间形成的间隙,可以使得其气流流动速度相对提高,而增进整体的散热功效,因此能将吸热底板20传导至导热板13的热能持续并迅速散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文珍,未经魏文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08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控互锁安全隔离门
- 下一篇:扫描器的皮带固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