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往复式压缩机的阀组件无效
申请号: | 01144160.7 | 申请日: | 200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384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11 |
发明(设计)人: | 洪明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光州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B53/10 | 分类号: | F04B53/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晓峰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往复 压缩机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往复式压缩机的阀组件,其安装在压缩机的缸盖上用于控制缸内压缩的制冷剂的排放操作。
背景技术
冷冻系统如冰箱都具有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图1所示密封式往复压缩机是压缩机的一个例子。
压缩机1具有壳体3,壳体3具有限定在其内的密封的内部空间,用于压缩制冷剂的缸装置21和用于驱动缸装置21的驱动电机。
在壳体3内形成有用于抽吸气态制冷剂的吸入管5,用于排放由压缩机1压缩的制冷剂的排放管(未显示),及用于给压缩机1供电的电气接点9。
驱动电机11具有定子13,转子15和由定子15转动的轴19。当通过电气接点9供电时,轴19通过驱动电机11旋转。轴19在其低部具有偏心轴20。
缸装置21包括具有限定在其中的缸的内腔23a的缸体23,安装在缸体23上的缸盖65,在缸的内腔23a中往复运动的活塞25以及将活塞25与偏心轴20连接起来的连杆27。偏心轴20和连杆27将轴19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活塞25的往复运动。
缸体23的一侧是打开的,并且缸盖65被设置成用于密封该打开的侧面。具有阀板31和簧片阀61的阀组件30设置在缸体23和缸盖65之间。在阀板31上形成有用于从缸的内腔23a中排放制冷剂的排放孔31b以及用于将制冷剂抽进缸的内腔23a的吸入孔31a。从外面通过吸入管5抽进的制冷剂通过所述吸入孔31a被抽进缸的内腔23a中,并在该缸内腔23a中通过活塞25的往复运动被压缩,并且通过排放孔31b排放到排放管(未示出)中。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其示出设置在缸体23和缸盖65之间的阀组件30。阀组件30包括:具有上述吸入孔31a(在图2中未示出)以及排放孔31b的阀板23;设置在阀板31上的簧片阀61,用于打开/关闭排放孔31b;设置在簧片阀61上方的止动件71;以及设置在止动件71上方的定位件73。
定位件73通过沉降螺栓75固定在阀板31上,并且簧片阀61和止动件71通过定位件73固定在阀板31上。当缸23a中的制冷剂通过排放孔31b排出时,簧片阀61在制冷剂的排放力作用下向上弯曲。在这种状态下,止动件71施加与簧片阀61的向上弯曲力相反的阻力。当止动件71在簧片阀61弯曲力的作用下变形时,定位件71限制了止动件71的变形范围。由于定位件73的作用,所以簧片阀61和止动件71的变形被保持住而没有任何变化,并且即使有簧片阀61的持续反复的打开/关闭操作,簧片阀61和止动件71的操作也可以稳定地进行。
但是,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这种传统阀组件30中,止动件71和定位件73的位置固定在一个位置,因此存在这样的缺点,即当制冷剂的排放压力高的时候,簧片阀61不能积极地运行。换句话说,当制冷剂的排放压力变得异常高时,用于打开簧片阀61的排放孔31b的弯曲变形力也变得异常大。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受定位件73限制的止动件71的位置和由止动件61施加的阻力没有改变,因为排放孔31b的打开程度受到限制因此缸的内腔23a中的压力增加。由于压力增加,所以制冷剂不能积极地被排放,并且压缩机的压缩效率也降低。而且,由于簧片阀61和止动件71之间的碰撞力增加,所以所产生的噪音从而也增加,并且簧片阀61和止动件71有可能会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根据排放压力的增加和减小来控制簧片阀和排放孔的弯曲变形程度从而控制簧片阀打开程度的往复式压缩机的阀组件。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阀组件来完成,该阀组件包括:阀板,其设置在缸体和缸盖之间并且具有制冷剂排放孔;用于打开和密封制冷剂排放孔的簧片阀;第一止动件,用于在由制冷剂排放孔排放制冷剂期间抵抗被制冷剂排放力弯曲的簧片阀的弯曲变形力;至少一个第二止动件,用于通过簧片阀抵抗第一止动件的弯曲变形力;及定位件,其用于限制由第一止动件所引起的第二止动件的弯曲程度。
在定位件的一部分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止动件的最大弯曲程度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可以是插入在第二止动件和定位件之间的弹簧。而且,它可以是设置在定位件上并且与被第一止动件弯曲的第二止动件相连的螺栓,第二止动件和螺栓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沉降程度来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光州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光州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441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