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外线灯泡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它的加热取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142930.5 | 申请日: | 200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356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03 |
发明(设计)人: | 小西政则;东山健二;丹下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K1/06 | 分类号: | H01K1/06;H01K1/16;H01K3/00;H05B3/4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敬国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 灯泡 及其 制造 方法 以及 使用 加热 取暖 装置 | ||
1.一种红外线灯泡,其特征在于,具备
将具有成型性且在烧成后实际显示不为零的碳回收率的碳素组成物与金属或者半金属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混合并烧成而获得并且将非点灯时常温下与点灯时高温下的发热体电阻率的变化率设定为相对于常温的电阻率的-20%~+20%以内的碳素发热体;
与所述碳素发热体的两端部分别电性连接的导线;
在内部封入所述碳素发热体并且在内部封入惰性气体且使所述导线的端部向外导出的石英玻璃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灯泡,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素发热体中包含的金属或者半金属化合物是从金属碳化物、金属硼化物、金属硅化物、金属氮化物、金属氧化物、半金属氮化物、半金属氧化物、半金属碳化物中选出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灯泡,其特征在于,
包含于所述碳素发热体中的组成物包含树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红外线灯泡,其特征在于,
包含于所述碳素发热体中的组成物含有碳黑、石墨以及焦炭粉中的至少一种粉末。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红外线灯泡,其特征在于,
在电性连接所述碳素发热体与所述导线的通电部分,通过固有电阻小于所述碳素发热体且大于所述导线的连接部件电性连接所述导线与所述通电部分,所述导线的端部插入在所述石英玻璃管内而向所述石英玻璃管外导出并且在所述石英玻璃管内封入惰性气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线灯泡,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分由碳素物质形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线灯泡,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线是钨丝、钼丝以及不锈钢丝中的任意一种金属线。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线灯泡,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碳素发热体的两端分别连接的所述导线上设置大致接近所述石英玻璃管内径的弹簧部分而向所述碳素发热体施加张力。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线灯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石英玻璃管的内部封入氩气、或者氮气、或者氩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
10.一种红外线灯泡,其特征在于,具有
通过连接端子将由包含碳素物质的烧结体形成的多个发热体串联连接成的长发热体;
与长尺寸发热体的两端分别连接的电极端子;
在所述各个电极端子上将各自的一端电性连接同时将各自的另一端通过内部导线与各自的中间端板的一端连接的发热体组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红外线灯泡,其特征在于,
在耐热透光玻璃管内插入所述发热体组件,所述中间端板在所述耐热透光玻璃管的封口部分被封口,在所述中间端板的端部上连接使得向所述耐热透光玻璃管外导出的外部导线。
12.一种红外线灯泡,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由包含碳素物质的烧结体形成的多个发热体的各两端部上设置的电极端子;
通过连接端子连接至少一方的所述电极端子相互之间且将所述多个发热体形成一条长发热体并通过内部导线将所述长发热体两端的电极端子各自的另一端与中间端板连接的发热体组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红外线灯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耐热透光玻璃管内插入所述发热体组件,所述中间端板在所述耐热透光玻璃管的封口部分被封口并且在所述中间端板的另一端上连接使得导向所述耐热透光玻璃管外部的外部导线。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红外线灯泡,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端子或者所述电极端子是由包含碳素物质的烧结体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红外线灯泡,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端子是由线圈状的钨元素物质或者钼元素物质形成。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红外线灯泡,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发热体组件密封的所述耐热透光玻璃管内封入包含惰性气体或者氮气的气体。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红外线灯泡,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端子相对于所述发热体以及所述耐热透光玻璃管具有同心形状并且配置使得与所述耐热透光玻璃管的内壁具有规定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4293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