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发热元件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装置的电路模块、及安装有电路模块的电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140617.8 | 申请日: | 200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347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1 |
发明(设计)人: | 古屋惠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1L23/34;G06F1/2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景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发热 元件 装置 包括 电路 模块 装有 电子 | ||
1.一种冷却发热元件(7)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装满致冷剂(R)的容器(19,81),容器(19,81)包括一个用于接受发热元件(7)中热量的接受热部分(20,82);一个用于散发发热元件(7)中热量的散发热部分(21,83);和一个用于传送发热元件(7)中热量的传热部分(22,84a,84b),发热元件(7)中的热量传送到接受热部分(20,82),经由致冷剂(R)传送到散发热部分(21,83),
至少容器(19,81)的接收热部分(20,82)之中接受发热元件(7)中的热量的那部分由一块能弹性变形的软导热板(26,90)形成,导热板(26,90)直接接触发热元件(7)。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容器(19,81)具有一沟形凹槽(24,86a,86b),凹槽连接接受热部分(20,82)和散发热部分(21,83),并且上述导热板(26,90)盖住凹槽(24,86a,86b)的开口端,并与凹槽(24,86a,86b)一起限定用于致冷剂(R)的致冷剂通道(29,91a,91b)。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受热部分(20)包括至少一个伸出部分(41),该伸出部分(41)朝导热板(26)方向伸出,伸出部分(41)的远端与导热板(26)接触。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散热片(17),该散热片(17)用热的方法连接到散发热部分(21)上。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散发热部分(21)用热的方法连接到热散片(17)上的那部分,由导热板(26)形成。
6.一种冷却发热元件(7)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接受热部分(101),用于接受发热元件(7)中的热量;
一个散发热部分(102),用于散发发热元件(7)中的热量;和
一个传热部分(103),用于使致冷剂(R)在接受热部分(101)和散发热部分(102)之间循环,并传送发热元件(7)中的热量,它将发热元件(7)中的热量传送到接受热部分(101),经由致冷剂(R)传送到散发热部分(102);
至少接受热部分(101)的其中接受发热元件(7)中的热量的那部分由一软的能弹性变形的传热件(101a)形成,传热件(101a)直接与发热元件(7)接触。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传热部分(103a)包括:一个第一管线(103a),用于将在接受热部分(101)中加热的致冷剂(R)导向散发热部分(102);一个第二管线(103b),用于将在散发热部分(102)中通过热交换冷却的致冷剂(R)导向接受热部分(101);和一个泵(109),用于使致冷剂(R)在接受热部分(101)和散发热部分(102)之间自动循环。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散热片(17),该散热片(17)与散发热部分(102)热连通。
9.一种冷却发热元件(7)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具有热导率的主体(121),主体(121)包括:一个接受热部分(125),用于接受发热元件(7)中的热量;和一个散发热部分(126),用热的方法连接到接受热部分(125)上;
一个风扇(138),用于将冷却空气供给到散发热部分(126)上;和
一个致冷剂通道(131),它在主体(121)中,用于使液体致冷剂(R)在接受热部分(125)和散发热部分(126)之间移动,致冷剂通道能传送发热元件(7)中的热量,将发热元件中热量传送到接受热部分(125),经由致冷剂(R)传送到散发热部分(126),相当于接受热部分(125)的那部分致冷剂通道(131)由一块能弹性变形的软导热板(130)形成,导热板(130)用热的方法连接到发热元件(7)上。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121)具有一个冷却空气通道(135),通道(135)用于将冷却空气用热的方法连接到致冷剂通道(13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4061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零件的自动安装设备
- 下一篇:座椅滑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