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冷机的冷凝器有效
| 申请号: | 01137186.2 | 申请日: | 2001-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352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05 |
| 发明(设计)人: | 入谷阳一郎;川田章广;白方芳典;关亘;广川浩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景林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机 冷凝器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机的冷凝器,该冷凝器用于使在气态制冷剂与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冷凝和液化。
现有技术
在诸如建筑物之类的大型结构中,例如在建筑物的内部空间,是用在管道中循环的被冷却水进行冷却的,管道安装在建筑物内,用于使被冷却水与建筑物中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图7示出了设置在制冷机中的冷凝器的一个例子。如图7所示,冷凝器包括一圆柱形容器1,容器中有数组以交错方式设置的热交换器管2。
热交换器管2有两组,其第一组包括向前侧(第一通过组或第一组)管,与冷却水入口3连通,而其另一组包括向后侧(第二通过组或第二组)管,与冷却水出口4连通。向前侧热交换器管设置在容器的较低部,而向后侧热交换器管设置在容器的较高部。从冷却水入口3供应的冷却水经过向前侧热交换器管到达一水室(未示出),然后,冷却水从水室经过向后侧热交换器管返回,从冷却水出口4排出。在此循环过程中,由压缩机(未示出)引入容器1的气态制冷剂,通过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冷凝和液化。需要指出,液化了的制冷剂被供给一蒸发器(未示出)。
但是,产生这样一个问题,由于热交换器管在上述冷凝器中稠密地设置,冷凝的液态制冷剂被引入容器的气态制冷剂的供给压力促使其沿热交换器管向容器的左右侧运动,而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总是聚集在设置在容器较下部的向前侧热交换器管的左右端部。当冷凝的液态制冷剂环绕第二组热交换器管聚集时,环绕热交换器管聚集的厚冷凝液体层使管的热阻增加,并使冷凝器的冷却性能降低。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消除冷凝了的液态制冷剂环绕热交换器管聚集与集中,并为制冷机提供一种制冷性能得到改进的冷凝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机的冷凝器,该冷凝器包括一容器,气态制冷剂被引入此容器中,设置在所述容器中的一组热交换器管,用于使气态制冷剂借助于所述气态制冷剂与在热交换器管中循环的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和液化,其中,一个或数个空闲的空间沿垂直方向取向,在设置热交换器管的区域内形成,以避免液态制冷剂环绕第二组热交换器管聚集。并加速气态制冷剂的流入。
在上述制冷机的冷凝器中,此空闲空间设置成贯穿设置热交换器管区域的横截面。
在上述制冷机的冷凝器中,当从容器的横截面观察时,此空闲空间从容器中设置热交换器管的底部区域直至设置热交换器管的上部区域垂直形成。
本发明为制冷机提供另一形式的冷凝器,该冷凝器包括:容器,气态制冷剂被引入此容器中;一组热交换器管,设置在所述容器中,用于借助于在所述气态制冷剂与在所述热交换器管中循环的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而使气态制冷剂冷凝与液化,其中,数个多孔板设置在所述容器的内周边表面,用于引导所述气态制冷剂沿所述容器的内表面流向热交换器管组的所述管组。
本发明为制冷机提供又一形式的冷凝器,该冷凝器包括:容器,气态制冷剂被引入此容器中;一组热交换器管,设置在所述容器中,用于借助于在所述气态制冷剂与在所述热交换器管中循环的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而使气态制冷剂冷凝与液化,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管等距设置,设置在下部的所述热交换器管用于供给所述冷却水,设置在上部的所述热交换器管用于排出所述冷却水,通过使容器的上部区域小于容器的下部区域,使设置在容器所述上部的热交换器管的数目少于设置在容器所述下部的热交换器管的数目。
本发明为制冷机提供又一形式的冷凝器,该冷凝器包括:容器,气态制冷剂被引入此容器中;一组热交换器管,设置在所述容器中,用于借助于在所述气态制冷剂与在所述热交换器管中循环的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而使气态制冷剂冷凝与液化,其中,设置在下部的所述热交换器管用于供给所述冷却水,设置在上部的所述热交换器管用于排出所述冷却水,通过使在容器上部热交换器管的间距大于设置在容器下部的热交换器管的间距,使设置在容器所述上部的热交换器管的数目少于设置在容器所述下部的热交换器管的数目。
附图简介
图1为示出装有根据本发明冷凝器的制冷机结构原理的剖面图;
图2为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横截面的原理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横截面的原理图;
图4为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横截面的原理图;
图5为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横截面的原理图;
图6为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横截面的原理图;
图7为示出传统冷凝器横截面的原理图;
发明的详细说明
下面将对本发明之制冷机用冷凝器的实施例予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371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