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内立体快速高效优质珍珠养殖技术无效
| 申请号: | 01136930.2 | 申请日: | 2001-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351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05 |
| 发明(设计)人: | 胡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耀华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环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43003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 立体 快速 高效 优质 珍珠 养殖 技术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内立体快速高效优质珍珠养殖技术。
技术背景
珍珠是生长在河蚌体内的一种物质,它是生活在水中的河蚌育出来的。传统的珍珠养殖技术是在室外养殖。室外养殖的缺点是需水面面积大,受气候环境、地理条件、水温影响大,珍珠养殖周期长,水质、温度不易控制,单个蚌的珍珠产量相对低,以及珍珠正圆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立体快速高效优质珍珠养殖技术。
本发明的方案包括:
(1)建立厂房
A、建造厂房,其中厂房的面积不限,但一般在40-100平方米之间,优选50-70平方米,尽量保持通风向阳,做好架子,摆设于室内,架子一般由金属材料,如钢材等做成,可以是一层或多层,优选1-6层,更优选2-4层。
B、将养殖盆放置在各层架上,养殖盆可以是单个盆用水管连接起来,可循环用水,但也可以彼此独立不连接,或者是连成一体的长槽形盆。盆一般由塑料制成,也可以是由陶瓷、铝等轻质金属制成,保持能盛0.4米深的水位,所以盆的高度应至少在0.4米以上,盆的面积根据架子的宽度、长度、盆的形状等决定,一般在0.2-1.5平方米,优选0.25-1平方米之间,如果是长槽形盆,面积则更大。
C、各盆保持底部一层细泥沙,厚度为1-10厘米左右,一般1-2厘米,保持水的pH在6-8,可以用石灰水进行调节。
D、建饵料池,在养殖厂房外建一个饵料池,饵料池大小可以是厂房面积的十分之一。在室外接收丰富的阳光产生丰富的天然饵料供养珍珠蚌。
(2)放养
将珍珠蚌,例如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洗刷干净,轻巧地放入水池中即可,保持1平方米养20-30只蚌,优选25只蚌。
(3)养殖管理
保持良好的水质,使水体中具有丰富的溶氧和投放优质的天然饵料。调节水位,春秋季小池中水深20-25厘米,夏冬季水深30-35厘米。换水,一般每月换水一次,夏秋高温季节换水应稍频。
保持水流畅通,可设置排灌设施,便于控制水质。在夏秋季高温季节,要注意水质变化,经常注入新水,每月调水一次。
施肥要及时,一旦水质清瘦,要及时施有机肥。常用肥有牛、羊、猪的粪。施畜肥时优选经过发酵,施肥时最好要用水稀释,不直接撒在蚌体上。施肥次数和数量应根据水质情况而定,一般施肥一个星期后水质就会变浓。若是浓黄绿色却浑浊时,表示水质过肥,应及时加新水。
进行水质调节。保持良好的水质,使水体中具有丰富的溶氧和优质的天然饵料,是育珠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春秋两季或水温适宜时,育珠蚌食欲旺盛,生长迅速,应根据天气、水色、水质肥度逐渐增加施肥量。盛夏施肥减少或改善无机肥料(如尿素、氨水类)以防池水缺氧。养殖过程中定时加注新水,增加水中溶氧;定期泼洒生石灰(16.5平方米施0.5kg左右,约30g/m2)以调节水体pH值和预防疾病。水质清瘦应多施肥。
水质肥实、饵料充足能促进育珠蚌快速生长。经常投放米糠麸皮,骨粉,青菜叶等。如果在育珠水域中适量投放氨基酸、PVP(聚乙烯吡咯烷酮)、鲜猪血、尿素等可促进珍珠囊分泌珍珠质,促进珍珠快速形成。
(4)珍珠的采收
珍珠采收是育珠养殖的最后一项工作,采收时务必认真细致,做到颗粒归仓。
A、采收一般水温在10℃以下进行,此时育珠蚌分泌珍珠质的速度减慢,珍珠质细腻,硬度大,质量高,光泽美丽。
B、珍珠采收的丰富有两种,一种是杀蚌取珠,另一种是活蚌取珠,后者用于再生珠养殖。杀蚌取珠是采收珍珠时,把育珠蚌从水中捞起,洗净壳上的污泥和其它附着物,切断前后闭壳肌,用手捏出珍珠,活蚌取珠是在珍珠囊上划上一伤口,把长成的珍珠挤出,然后把育珠蚌养到水域中,伤口很快愈合。珍珠囊细胞继续分泌珍珠质,日复一日,层复一层地沉积而重新形成珍珠。
C、珍珠采收后的处理:采收的珍珠其外表常附有体液和污物,如放置过久,会使珍珠的光泽暗淡影响质量。珍珠采收后,先用清水洗涤,然后放入饱和盐水中浸泡5-10分钟捞出,用布揩去表面上的体液和污物,接着用0.15-0.2%的十二醇硫酸钠洗涤,并浸泡一夜。或用肥皂粉放入珍珠容器中用受轻揉片刻,再用清水漂净最后用绒布或细软的毛巾揩光晾干即为商品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耀华,未经胡耀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369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