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态污染物微量抽取现场分析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1136682.6 | 申请日: | 2001-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346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1 |
| 发明(设计)人: | 田东海;韩宏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宏峰;田东海 |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G01N1/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环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皓晨,王国权 |
| 地址: | 10085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态 污染物 微量 抽取 现场 分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中气态污染物分析装置,特别是一种气态污染物微量抽取现场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烟气分析技术可归为以下三种:
1)In-situ技术,也称直接分析技术。
该技术采用的分析方式为成熟的红外吸收法,其采样方式为烟囱或烟道内直接采样。采样探头有两种结构形式,图1为开放式,图2为封闭式。
国内牡丹集团研制出一种直接分析装置,参见图1,它的分析腔是开放式的,它的问题是光路裸露于烟气中,无法完成分析装置的现场标定。烟气中烟尘对光学镜面的污染问题比较严重,无法长期可靠地运行。
英国Procal公司采用图2所示的封闭式采样探头。其中21为端盖,22为反射镜,23为金属烧结管,24为过程镜。过程镜、金属烧结管内壁及反射镜形成的空腔为光学吸收腔,烟气靠自身的渗透进入光学吸收腔。标定只需将标气通过标定管线25充满吸收腔即可完成。此采样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图1所示采样方式中不能自动标定的问题,以及烟尘对光学镜面的污染问题。它的主要问题是长期运行烟尘在金属烧结管外壁及内部产生堆积,堵塞烟气进入的通道,运行前期会造成烟气流经分析腔的样气量下降,造成分析装置响应迟缓,运行后期会造成装置被完全堵死。
2)Extractive技术也称完全抽取技术,参见图3。其特点是抽气泵35将烟气经探头31,加热管线32,冷凝器33,过滤器34从烟囱或烟道内抽出,再经过滤器36,送进分析仪37进行分析(采用成熟的红外吸收法)。
该技术的主要问题是样气前处理过于复杂,维护工作量大,采样管路的泄露会造成分析结果的偏差。
3)Dilution技术(稀释采样技术)见图4。
稀释采样探头主要由安装于探头端部的粗过滤41,细过滤42,临界采样嘴43,射流抽气泵44,及安装法兰45组成。探头以干燥而洁净的压缩空气(稀释气)为动力产生射流,以射流产生的引射抽取烟气,以临界采样嘴控制烟气的采集量,实现定比例稀释目的。稀释比例一般为100∶1。如此微小的烟气量彻底地解决了烟气中烟尘对该装置的堵塞现象。如此大的稀释比例,彻底地解决了样气在传输过程中的冷凝吸附现象,使整个分析系统真正实现在线监测。
其的缺点是:经稀释后的样气浓度很低(仅为原烟气浓度100分之1左右),要求配合的分析仪必须有非常高的分辨率,同时还需有复杂的零气处理系统来产生稀释气,及探头控制器控制系统的采样、标定,所以系统的造价非常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态污染物微量抽取现场分析装置,它较彻底地解决了以往分析系统中存在的大多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量抽取现场分析装置,包括反射镜、滤光片组、红外光源、红外检测器、透镜和光学吸收腔,还包括:位于光学吸收腔进气端的依次联结的粗过滤器、细过滤器以及精过滤器;一个设置在光学吸收腔管壁上的临界抽气孔;和一个真空抽气泵,通过设置在光学吸收腔管壁上的临界抽气孔抽取光学吸收腔中气体。
本发明采用成熟的红外吸收法,其采样部分不同于上述三种的任何一种,它集上述三种采样的优点于一身,同时克服了三种采样的缺点。
此种采样部分采用三层过滤保障光学吸收腔不被烟气污染,保障了分析装置的精度。独特的前端进气方式、独特的光学腔微负压设计充分保证了烟气采集量的恒定及持续可靠性,独特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分析系统的全程在线标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以便于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优点及特点。
附图说明
图1至图4分别是四种不同的传统采样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气态污染物微量抽取现场分析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5详细说明微量抽取现场分析装置。
本发明的微量抽取现场分析装置包括,反射镜60、滤光片组58、红外光源59、红外检测器62、透镜61和光学吸收腔54。这些部件的使用属于本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故省略其说明。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还包括:位于光学吸收腔54进气端的依次联结的粗过滤器51、细过滤器52以及精过滤器53;一个设置在光学吸收腔54管壁上的临界抽气孔55;和一个真空抽气泵56,通过设置在光学吸收腔54管壁上的临界抽气孔55抽取光学吸收腔54中气体。
标气管线57,用于定标(属于常规技术)。抽气孔55的限流作用保持了光学吸收腔的微负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宏峰;田东海,未经韩宏峰;田东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366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测灯丝折断的气体放电灯的操作装置
- 下一篇:设计电子束掩模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