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耦合器及光纤耦合器用光纤无效
申请号: | 01135324.4 | 申请日: | 200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346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1 |
发明(设计)人: | 石川真二;浦野章;木谷昌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6/255 | 分类号: | G02B6/255;G02B6/1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以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耦合器 耦合 器用 | ||
1、一种光纤耦合器,是通过并列配置可在使用波长区进行单模光传输的第1和第2光纤并对所述光纤进行熔融拉伸而制造,其特征在于:对于上述第1和第2光纤的各光纤,设于纤芯周围的包层部的折射率朝着径向外侧逐渐下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对于上述第1和第2光纤的各光纤,上述包层部的折射率的下降比例在径向的规定区域内比其内侧和外侧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对于上述第1和第2光纤的各光纤,上述包层部的横断面的平均折射率与最小折射率的差在0.02%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对于上述第1和第2光纤的各光纤,上述包层部的折射率分布根据二氧化硅玻璃中的氯原子、二氧化锗、及羟基中至少任一个的浓度分布而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对于上述第1和第2光纤的各光纤,上述包层部的折射率分布根据光纤拉丝时产生的内部应变的分布而形成。
6、一种光纤耦合器,是通过并列配置可在使用波长区进行单模光传输的第1和第2光纤并对所述光纤进行熔融拉伸而制造,其特征在于:对于上述第1和第2光纤的各光纤,如果设与光轴中心的径向距离为r,以设于纤芯部周围的包层部的折射率为基准的、该纤芯部内的位置r处的相对折射率差为Δn(r),该相对折射率差Δn(r)在位置rpeak处的值为峰值Δnpeak,纤芯半径为a,则在范围rpeak≤r≤a的范围内,上述相对折射率差Δn(r)满足Δn(r)≤Δnpeak[1-(r/a)3]的关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在rpeak≤r≤a的范围内,上述相对折射率差Δn(r)满足Δnpeak[1-(r/a)]≤Δn(r)≤Δnpeak[1-(r/a)2.5]的关系。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相对折射率差Δn(r)在0≤r≤a/2的范围内的距离r处取得峰值Δnpeak。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对于上述第1和第2光纤的各光纤,截止波长λC存在于比使用最长波长短300nm以上的波长侧。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对于上述第1和第2光纤的各光纤,截止波长λC存在于比980nm短的波长侧。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对于上述第1和第2光纤的各光纤,在1.5μm~1.6μm波长区(1.50μm~1.65μm)的弯曲损耗在弯曲半径15mm的条件下不到1dB/m。
12、一种光纤耦合器,是通过并列配置可在使用波长区进行单模光传输的第1和第2光纤并对所述光纤进行熔融拉伸而制造,其特征在于:对于上述第1和第2光纤的各光纤,如果设与光轴中心的径向距离为r,以设于纤芯部周围的包层部的折射率为基准的纤芯部内的位置r处的相对折射率差为Δn(r),该相对折射率差Δn(r)在位置rpeak处的值为峰值Δnpeak,纤芯半径为a,则在范围rpeak≤r≤a的范围内,该相对折射率差Δn(r)满足Δn(r)≤Δnpeak[1-(r/a)3]的关系,而且对于上述第1和第2光纤的各光纤,上述包层部的上述折射率朝径向外侧逐渐降低。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对于上述第1和第2光纤的各光纤,上述包层部的折射率的下降比例在径向的规定区域内比其内侧和外侧大。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对于上述第1和第2光纤的各光纤,上述包层部的横断面的平均折射率与最小折射率的差在0.02%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3532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棒形透镜阵列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稀土磁铁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