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控串联电容补偿最小时间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34863.1 | 申请日: | 200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350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22 |
发明(设计)人: | 童陆园;耿俊成;葛俊;韩光;王仲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串联 电容 补偿 最小 时间 控制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可控串联电容补偿最小时间控制器,含有上层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它含有:输入端与上位工控机目标触发角输出端相连的上层控制器,输入信号为线电流的同步信号发生电路,输入信号分别为来自上层控制器的实际触发角信号和来自同步信号发生电路的线电流同步信号而输出信号为晶闸管触发脉冲的脉冲发生器;其中,上层控制器含有:经PCI总线与上位工控机互连的PCI9080控制器,各自与PCI9080控制器互连的双口RAM和总线缓冲器,备有EEPROM和SRAM且分别与双口RAM,总线缓冲器互连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经总线接口3XBUS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互连的A/D数据采集卡;所述的线电流来自总线接口3XBUS,所述的实际触发角经串口来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串联电容补偿最小时间控制器中的上层控制器所设计的控制方法即实际触发角的控制算法其特征在于,它依次含有以下步骤:
(1)初始化后,根据上位工控机的指令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中设定:原始触发角α1、目标触发角α2,可控串补参数电感L、电容C和ε的值和关系式:初始导通角θ1=π-α2;
(2)根据上位工控机的指令在EEPROM中存入下列算法程序代码:
C2=cosα1 tan(k(π-α1))+ksinα1;
其中,σ为中间变量;
(3)根据上位工控机指令,把原始触发角α1与目标触发角α2的值代入C1、C2的计算式,得出常量C1、C2;
(4)计算中间变量σ的值;
(5)根据σ的值求出θ2的值;
(6)判断θ1-θ2<ε?,ε为设定的很小值,
若θ1-θ2≥ε,则令θ1=θ2并返回执行步骤(4),
若θ1-θ2<ε,则执行下一步骤;
(7)计算实际触发角α=π-θ1的值;
(8)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经串口向脉冲发生器按实际触发角α发出晶闸管触发信号,即底层控制信号;
(9)返回原始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3486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脑通信网络及其中的以太网络交换器
- 下一篇:粗纺高支梳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