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电池软包装膜及其复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01134081.9 | 申请日: | 2001-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343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4-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安;徐立球;徐根华;徐金官;李学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中金医药包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5/88 | 分类号: | B65D85/88;B65D65/40;B32B1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兵,王彦明 |
地址: | 22204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软包装 及其 复合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成型软包装膜,特别是一种适用于需要高阻隔及冷冲压成型性要求的锂电池软包装膜。
背景技术
与本发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为专利号为ZL99212336的中国专利,它公开了一种锂电池软包装膜,包括外、中、内三层结构,其中间一层为铝层,外层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再在铝层内表面上涂覆一层低密度聚乙烯层,再在低密度聚乙烯层上涂上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层,低密度聚乙烯层与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层共同构成内层。其存在的问题在于:采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拉伸性不好,冷冲性能不好,另外铝层太薄也不利于冷冲压成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锂电池包装用成型软包装膜。它经冷冲压成型后,仍能大幅提高或保证防水、防潮、密封性和绝缘性的同时,还能耐电解液及国产锂电池的工艺要求的耐穿刺性能。
本发明另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了这种锂电池软包装膜的一种复合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锂电池软包装膜,它以铝层为基础层,其特点是:在铝层外表面附着有聚酰胺类聚合物层或由外到内依次附着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层和聚酰胺类聚合物层;在铝层内表面附着有聚丙烯层或由外到内依次附着有聚酰胺类聚合物层和聚丙烯层;所述聚酰胺类聚合物为聚己内酰胺或聚己二酰己二胺或聚癸二酰己二胺。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外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层厚度为9~12微米,外层聚酰胺类聚合物层厚度为15~25微米,中间基础层铝层厚度为40~60微米,内层聚酰胺类聚合物层厚度为15~25微米,内层聚丙烯层厚度为35~70微米。
本发明另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外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层与聚酰胺类聚合物层采用干式复合,外层聚酰胺类聚合物层与铝层之间采用干式复合,内层的聚酰胺类聚合物层与聚丙烯层挤出复合或共同挤出复合于中间铝层上。上述结构的膜通过复合好后,再进行分切为一定大小的规格,聚丙烯层向里,先冷冲压成要求形状,再装入相应形状的锂电池及电解液,最后经热压三边封口。
本发明的锂电池包装用成型软包装膜,由于外层采用了聚酰胺类聚合物,保护铝层在冷冲压成型时,铝层不易破裂,它经冷冲压成型后,仍能大幅提高或保证防水、防潮、密封性和绝缘性的同时,还能耐电解液及国产锂电池的工艺要求的耐穿刺性能。这些结构不仅冷冲压成型性好,而且阻隔水及水汽、空气性能好,夹杂物抗污染热封性、耐穿刺及耐电解液浸泡性、电绝缘性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一种锂电池软包装膜,它由外到内依次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层与聚酰胺类聚合物层构成的外层、中间铝层、聚酰胺类聚合物层与聚丙烯层构成的内层;所述聚酰胺类聚合物采用聚己内酰胺。其中外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层厚度为9微米,外层聚酰胺类聚合物层厚度为15微米,中间层铝层厚度为40微米,内层聚酰胺类聚合物层厚度为15微米,内层聚丙烯层厚度为35微米。
实施例二,上述实施例中,也可采用由外到内依次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层与聚酰胺类聚合物层构成的外层、中间铝层、聚丙烯层构成的内层;所述聚酰胺类聚合物采用聚己二酰己二胺。其中外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层厚度为10微米,外层聚酰胺类聚合物层厚度为20微米,中间层铝层厚度为50微米,内层聚丙烯层厚度为50微米。
实施例三,上述实施例一中,也可采用由外到内依次为聚酰胺类聚合物层构成的外层、中间铝层、聚酰胺类聚合物层与聚丙烯层构成的内层;所述聚酰胺类聚合物采用聚癸二酰己二胺。其中外层聚酰胺类聚合物层厚度为25微米,中间层铝层厚度为60微米,内层聚酰胺类聚合物层厚度为25微米,内层聚丙烯层厚度为50微米。
实施例四,上述实施例一中,也可采用由外到内依次为聚酰胺类聚合物层构成的外层、中间铝层、聚丙烯层构成的内层;所述聚酰胺类聚合物采用聚己内酰胺。其中外层聚酰胺类聚合物层厚度为25微米,中间层铝层厚度为60微米,内层聚丙烯层厚度为7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中金医药包装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中金医药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340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灵芝枕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从多路交流电中切换出一路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