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块非晶合金无效
申请号: | 01129436.1 | 申请日: | 2001-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392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2 |
发明(设计)人: | 赵德乾;潘明祥;汪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C45/10 | 分类号: | C22C4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块 合金 | ||
本发明涉及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特别是涉及非晶金属和合金,即非晶合金或金属玻璃领域。
金属玻璃通常是将熔化的金属合金冷却到玻璃转变温度以下并且在形核及晶化前凝固形成的。通常的金属和合金从液态冷却下来时都要结晶形成晶体。然而,已经发现了某些金属和合金在冷却速率足够快时,在固化时会保持液态时的极端粘滞的状态,从而抑制晶化,这种冷却速率通常需要达到每秒钟104~106K的数量级。为了获得如此高的冷却速率,只能将熔化的金属或合金喷到导热非常好的传导基底上。这样获得的合金是非晶合金,但尺寸非常小。因此,以前获得的非晶合金材料都是将熔态金属或合金喷射到高速旋转的铜辊上得到的薄带,或浇铸到冷基底中得到的薄片和粉末等。最近已找到了具有更强的抑制结晶能力的非晶合金,这样就可以利用更低的冷却速率来抑制结晶。如果在很低的冷却速率下能够抑制结晶,则可制得更大尺寸的非晶合金。
Duwez早在1960年就采用铜辊快淬法制备出了AuSi系非晶条带(文献1,W.Klement,R.H.Wilens,and Duwez,Nature,1960,vol.187,pp869-70),随后含有类金属元素(如Si,C,B,Ge,P)的非晶合金,特别是铁基合金被大量研究。但是由于大部分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很差,若以快冷制备需要高于106K/s的冷却速率,所以制得的非晶合金在尺寸上只能是低维材料,如薄带、细丝、细粉。机械合金化也曾经是制备非晶粉末的一个方法,许多合金可以通过高能球磨来转变为非晶,随后可以把非晶粉末在过冷液相区压结成非晶块体。然而用此法制备的块体金属玻璃的致密度较差,而且容易混入其它杂质。此外辐照也可以使金属非晶化,如离子注入等。值得一提的是,贵金属元素Pt和Pd的合金具有较高的非晶形成能力,如PtNiP,PdNiP,可以通过B2O3反复精炼,得到直径10mm的球状样品(文献2,H.S.Chen,Mater.Sci.Eng.,1976,Vol.23,pp151-54)。所以,获得大块非晶合金一直是科学家们几十年来追求的目标。
直到1989年,日本的Inoue等发现了MgCuY和LaAlNi系合金具有很高的非晶形成能力(文献3,A.Inoue,T.Zhang,and T.Masumoto,Mater.Trans.,JIM,1989,Vol.30,pp965-72),可以通过铜模铸造制备出毫米级的非晶合金,这是首次发现不含贵金属的毫米级非晶合金形成体系。随后又发现了ZrAlNi,ZrAlCu和ZrAlNiCu等合金体系。在1993年美国和日本相继研制成功了Zr41Ti14Cu12Ni10Be23和Zr65Al7.5Ni10Cul7.5大块非晶合金(文献4,A.Peker and W.L.Johnson,Appl.Phys.Lett.,1993,Vol.63,PP2342-44),并且很快用在高尔夫球头面板、其它精密光学仪器部件、耐腐蚀器皿、子弹或穿甲弹弹芯上。另外研究发现大块非晶合金在过冷液相区具有超塑变形能力,因此为合金的成型和加工提供了可能。
但是,非晶合金的形成总是面临这样一种困难,即深过冷的合金熔体凝固时总要结晶。结晶是通过形核和晶体生长过程完成的。一般地说,过冷液体结晶很快。要形成非晶合金固体,必须将母合金熔液从熔化温度Tm冷却到玻璃转变温度Tg以下而不会发生结晶。目前美国人和日本人发现的锆基大块金属玻璃的制备要求的工艺水平很高,需要超高纯度的锆,一般是经过区熔净化后的和超高真空(文献5,C.T.Liu,L.Heatherly,D.S.Easton,C.A.Carmicheal,J.H.Schneibel,C.H.Chen,J.L.Wright,M.H.Yoo,J.A.Horton,and A.Inoue,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Transaction A,1998,Vol29A,pp1811-18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94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菇类栽培方法
- 下一篇:活性膨胀剂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