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微细浸染型金矿多段式固硫固砷控温焙烧工艺及设备无效
申请号: | 01129125.7 | 申请日: | 2001-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360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24 |
发明(设计)人: | 罗村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村庭 |
主分类号: | C22B1/02 | 分类号: | C22B1/02;C22B1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22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细 浸染 金矿 段式 固硫固砷控温 焙烧 工艺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金矿中提取金的工艺及设备,特别是一种从超微细浸染型金矿中提取金的工艺及设备。
黄铁矿、砷铁矿是常见的载金矿物,金通常是以超微细粒状包裹在这些矿物中,直接浸出不能有效地回收金,因为金不能与氧化物溶解接触,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通常是先破坏包裹矿物的结构,使金解离,氧化浸出时能够溶解回收。国内外对这类金矿的处理方法有广泛研究,已发明了多种方法,主要的有焙烧氧化法,加压加热法,细菌氧化法,化学氧化法及球团包衣法,这些方法的主要问题是:
焙烧氧化法:黄金回收率低,污染环境;
加压加热氧化法:设备复杂,材质要求高,投资大;
细菌氧化法:流程长,适应性差,投资大;
化学氧化法:设备、材质要求高,试剂昂贵;
球团包衣氧化法:脱衣困难,金损失率高,回收率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资少,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回收率高,脱硫脱砷效果好的焙烧工艺及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将金精矿送入反应釜内,釜内设热敏元件传感至鼓风机,以控制送氧量,进而控制釜内温度在500~750℃之间,焙烧1.5~4小时,使SO2、AsO2气体从矿物中分解,并排出反应釜进入固硫固砷塔内;经脱硫脱砷后的焙砂从反应釜底部出口放出,再用常规的氰化浸出法将焙砂中金粒浸出。
反应釜上段的温度控制在500~550℃之间,其下段温度控制在650~700℃之间。
上述工艺的生产设备由反应釜(1),鼓风机(2)、(3),热敏元件传感器(4)、(5)组成,反应釜(1)的上部有进料口(6),其底部有出料口(7),反应釜(1)内有储气室(8)、(9),中间用隔离板(10)隔开,在储气室(8)、(9)上设有进气管(11),在其外壁和反应釜(1)的内壁分别设有导流板(12);在反应釜(1)的上部一侧有排气管(13);鼓风机(2)、(3)的送风管分别通入储气室(8)、(9)内,热敏元件传感器(4)、(5)分别设在反应釜(1)的上下部,并与鼓风机(2)、(3)的控制开关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工艺、设备简单,投资少,回收率高,焙烧效果好,无环境污染等优点。由于采用温控方法严格按照硫、砷裂解的温度进行焙烧,不欠烧不过烧,防止了金矿中硫的自燃现象,分解的气体能被吸收塔内的CaO彻底吸收,克服了焙烧砂中残留的硫酸钙、砷酸钙而影响后续工艺中的回收率,减少药物消耗。金矿中的脱硫率≥99.3%,脱砷率≥99.5%,黄金的浸出率≥93%。
附图1为本发明生产设备的示意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含量为76g/T的金精矿从反应釜(1)的上部进料口(6)送入进行焙烧,釜内热敏元件传感器(4)、(5)控制鼓风机(2)、(3),以控制送氧量,鼓风机(2)、(3)的送风管分别通入储气室(8)、(9)内(中间用隔离板(10)隔开),再从进气管(11)进入釜内,控制釜内上部温度在500~550℃之间(脱砷),下部温度在650~700℃之间(脱硫),焙烧3.5小时,使SO2、AsO2气体从矿物中分解,并从排气管(13)排出反应釜(1)进入固硫固砷塔(14)内,在塔内加入CaO,使其生成硫酸钙,砷酸钙,砷酸铁,以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环境;经脱硫脱砷后的焙砂从反应釜(1)底部出料口(7)放出,再用常规的氰化浸出法将焙砂中金粒浸出。导流板(12)的作用是使物料在反应釜(1)内可均匀翻动,使焙烧更充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村庭,未经罗村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91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