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用螺纹式引流管无效
申请号: | 01127702.5 | 申请日: | 2001-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400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3-05 |
发明(设计)人: | 吴印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七医院;吴印爱 |
主分类号: | A61M1/04 | 分类号: | A61M1/04;A61M1/00;A61M27/00;A61M3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炳和 |
地址: | 51051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螺纹 引流 | ||
本发明属于一种临床医疗上于人体内引流取出内容物的器具。
目前,临床医疗用于引流胸腔、腹腔或肠腔等的创口内气体、液体或其他内容物的引流管均为乳胶或硅胶引流管,结构有单腔式或双套管式。这些引流管有两类,一类总体质地软,一类总体质地硬,其不足之处在于:质地软的引流管引流效率低下。原因是质地软的引流管多数管壁较薄,放置于胸腔、腹腔或肠腔内易打折或受压变形,引流管腔变窄或闭塞,对于粘稠液体或有渣的肠内容物的引流效率很低,极易因为充分或不通畅而引起医疗并发症。而质地硬的引流管增加病人痛苦或压迫组织引起坏死。在临床工作中,有时为了确保引流通畅,不得不使用较粗的、质地硬的引流管,这类引流管通常管壁很厚,引流管很僵硬,放入胸腔或腹腔时无法转弯,病人无法带管下床活动,即使在病床上翻身都会因为引流管僵硬面而引起疼痛不适,病人非常痛苦。此外,由于这种引流管管壁僵硬,放入腹腔或胃肠道内时会压迫周围组织,易引起组织受压缺血坏死,出现肠漏等并发症。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有效管腔大、引流效率高、质地柔软、转弯和受压时管腔不变形的新型的医用螺纹式引流管,以达到减轻病人痛苦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目的。
本发明的任务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即本发明的医用螺纹式引流管采用由管头、管体和管尾三部分组成的结构,所说的管头为乳胶或硅胶管,作成引流入口部,该管头具有前端口和侧孔,所说的管体的管壁是以螺纹状细钢丝为支撑骨架的胶管,即将起支撑作用的螺纹细钢丝融合于乳胶或硅胶管体内而形成的管壁,该管体的前端与管头成无缝连接,所说的管尾为一喇叭状接口,固接在管体的后端。
本发明的医用螺纹式引流管按不同使用要求可制成不同的型号,其长度可为30~60cm,其中管头部分为2~6cm,管体部分为25~55cm,管体的外径为0.5~1.5cm,管壁厚度为0.5~1.0mm。
所述的管头部分为质软的硅胶或乳胶管,按使用部位的不同可制成或用剪刀修剪为不同的形状和长度。例如:用于成人胸腔内引流的螺纹式引流管或用于成人结肠腔内引流的螺纹式引流管的管头的前端开口呈“鸭嘴状”,管头的管壁上开有2~8个交错排列的侧孔,所述的管头管壁上的侧孔的孔径可为2~6mm;用于成人腹腔内引流的螺纹式引流管的管头的前端呈圆弧锥面形,中央有一开口,管头的管壁开有10~20个交错排列的侧孔,所述的管头管壁上的侧孔的孔径可为1~3mm。
所述的管体部分位于引流管的中段,为引流管的最长部分,其管壁中除与管头部分相同的硅胶或乳胶材料外,还有起支撑作用的螺纹状细钢丝,两者融合在一起形成管壁。
所述的管尾部分可为一喇叭状接口,用于连接引流瓶,其内径最小处(与管体的连接处)应与管体的内径相同。所述的喇叭状接口可采用塑料喇叭状接口,该接口可用粘合胶与管体后端相连接。
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引流管相比,本发明的螺纹式引流管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1)由于管体部分管壁内含有细的螺纹状钢丝,能起支撑作用,使引流管质地柔软又具有一定的弹性,转弯及受压时管腔不会变形和打折阻塞,能充分引流气体、粘稠液体、血液和有渣的胃肠道内容物等,引流效率高,避免因引流不通畅而引起吻合口漏、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腹腔脓肿等并发症;
(2)管壁较薄,质地柔软,放置此引流管的病人翻身和下地行走时不会因引流管僵硬刺激而引起疼痛不适,病人痛苦少;
(3)本引流管质地柔软,不会过分压迫组织引起缺血性坏死。
以下为本发明的图面说明:
图1为一种医用螺纹式引流管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种医用螺纹式引流管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用于胸腔内引流的螺纹式引流管的管头端的形状示意图;
图4为用于结肠腔内引流的的螺纹式引流管的管头端的形状示意图;
图5为用于腹腔内引流的螺纹式引流管的管头端的形状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细节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是作为胸腔闭式引流的螺纹式引流管,采用如图1所示基本结构的引流管,由管头1、管体2和管尾3构成。将其管头1的端部用剪刀修剪成如图3所示的形状,其前端开口呈“鸭嘴状”,管头中央两侧有一对呈对称的侧孔11,管头部分长2cm,侧孔直径6mm,其“鸭嘴状”开口不会被膨胀的肺组织完全阻塞,前端的2个侧孔进一步保证了引流的通畅。管体2的直径(外径)为1.5cm,长度为40cm,管体的管壁是以螺纹状细钢丝为支撑骨架的胶管。管尾3为塑料喇叭状接口,与管体2的后端用粘合胶粘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七医院;吴印爱,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七医院;吴印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77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膨化方便食品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弹性丙烯酸酯球场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