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器密封系统无效
申请号: | 01121644.1 | 申请日: | 2001-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332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23 |
发明(设计)人: | 索拉伯·萨费 | 申请(专利权)人: | ITT制造企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浩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密封 系统 | ||
一种类型的连接器包括由刚性模制工程塑料制成的刚性绝缘体,这种塑料是一种具有至少为100000psi的杨氏弹性模量的材料,还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密封件,这种材料具有不大于50000psi的杨氏弹性模量。此刚性的绝缘体和弹性的密封件对准接收接头的通道,所述接头具有向后延伸的导线。所述导线通过密封件并在密封件后面延伸。刚性绝缘体形成面向前后的台肩,其和接头上的相应的台肩啮合,以便阻止接头的运动,同时密封件对导线进行密封以便防止水或其它流体通过达到接头和导线的暴露的部分。
大部分接头用于传输信号,并具有比在其上延伸的导线的直径大出不多的直径。不过,一些接头具有大的直径,例如用于传输功率的接头和具有中心接触部分和外部接触部分的同轴接头。通常可以把适当小一些的直径的导线连接到这种大直径的接头上。不过,在确保密封通道的壁和用于连接大直径的接头的所述适当小一些直径的导线的外径之间的密封方面存在问题。只有当接头的最大直径和导线直径之间的直径差合适时,才能把接头推入就位和从密封通道中被除去而不会损坏。不过,当大直径的接头被推通过密封通道时,大的直径差将破坏密封通道。对于大直径的接头可以使用较大直径的导线,不过这样的缺点是,较大直径的导线在电缆中占据更多的空间,并且增加成本。这样一种连接器将是有价值的,这种连接器呈一种简单的并且容易安装的组件形式,其能够使大直径的接头被迫使向前或向后通过密封通道而不会对密封通道造成破坏,同时所述密封通道又能提供和从接头延伸的导线的可靠的压配合。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所述类型的改进的连接器,其具有刚性绝缘体和在所述绝缘体后面的弹性密封件,带有被牢固地保持在所述刚性绝缘体中的接头和从接头延伸的被密封件密封的导线。这种改进的连接器使得接头能够通过所述密封通道而不破坏密封通道,尽管在接头的最大外径和从中延伸的导线的外径之间具有大的直径差。所述连接器包括模块弹性插入物,其具有和所述导线呈压配合从而进行密封的的管状的内表面,并具有和相应的密封通道呈压配合的外表面。所述模块插入物被穿在导线上,以使接头在所述插入物不就位的状态下可以通过绝缘体通道,然后迫使插入物进入绝缘体通道。所述连接器可以包括带有从中延伸的导线的附加接头,此时在接头的最大直径和导线的外径直径间没有大的直径差,以致于可以迫使较小的接头通过密封通道的密封壁而不破坏密封壁,并且带有和密封件的支持部分整体形成的密封壁。
本发明的新的特征特别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提出。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下面的说明,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图1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构成的连接器的前等角投影图;
图2是图1的连接器的后等角投影图;
图3是图1中连接器的部件分解剖视图,表示位于连接器本体外部的一个大接头和一个小接头;
图4是图3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部件分解剖视图,其中大接头是同轴接头。
图1和图2说明具有大接头12和小接头14的连接器10。大接头组件或大接头12是功率接头,其用于传输大电流,因此需要较大的面积和较大的截面,以便减少发热,同时,小接头14是信号接头,其用于传输小电流的信号。通过沿着向前的方向F移动,这些接头可以和另一个连接器的接头相连。导线20具有终止于大接头上的前端,并从该连接器向后方R延伸,同时,较小的导线22和较小的接头相连,并从该连接器向后延伸。
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30,其带有用于固定接头12、14的位置的刚性绝缘体32和用于密封导线20、22以避免湿气进入导线终止于接头的位置的弹性密封件34。刚性绝缘体包括前后部分40、42,它们由刚性工程聚合物模制而成,所述聚合物是至少具有100000psi杨氏弹性模量的聚合物。密封件34由弹性材料模制而成,所述材料是至少具有50000psi杨氏弹性模量的材料。密封件的前端借助于粘结剂或热粘结工艺被固定在刚性绝缘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ITT制造企业公司,未经ITT制造企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16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