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荫罩组件无效
申请号: | 01121211.X | 申请日: | 200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324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28 |
发明(设计)人: | 李载彧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J29/07 | 分类号: | H01J29/07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敏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用于将荫罩固定在平面彩色CRT(阴极射线管)中。
总的说来,平面彩色CRT是用于使电子束按图像信息扫描荧光屏上涂敷的荧光粉点的设备。
如图1所示,电子束在穿过一个荫罩10的同时被选色,荫罩10用有很多槽11的薄片构成,并用一个框架结构固定在荧光屏的后面。
框架结构包括直接焊接到荫罩10上的主框架20a和用于支撑主框架20a的下部同时使其张紧的辅助框架30。
具体地说,每个主框架20a的上部界定了一个垂直于荫罩10的部分,而下部以直角朝内转向荫罩弯曲,末端延伸到垂直部分,使得在X轴方向上的横截面形状界定了一个三角形。
辅助框架30是杆形,荫罩按以下工艺张紧并固定到框架结构上。
在辅助框架30焊接到主框架20a的两端下部之后,当给主框架施加压力使小尺寸的荫罩10可以放置到主框架上时,辅助框架30被弯曲。
在荫罩10焊接到主框架20a的上部之后,当压力从主框架20a上去除时,辅助框架30回到原始位置同时使荫罩10张紧。
但是,由于主框架垂直部分的上部很窄,因而不容易将荫罩焊接到主框架的上部并且由此降低了生产率。
而且,主框架的刚性小,在张紧荫罩的过程中易变形,使得不能用均匀的拉力张紧荫罩。
因此,与拉力相应荫罩所产生的抵抗力随位置分布是不同的,使得荫罩在中部具有低的振动频率,在两端具有高的振动频率,由此具有宽的振幅范围。
换句话说,在CRT的使用中,来自于扬声器的振动在界定CRT的正面外壳的壳体中被放大,并且放大后的振动传递到CRT的面板一侧,随后通过框架中的弹簧传递到主框架和荫罩。
当传递到荫罩的振动与荫罩的振动频率相同时,会产生谐振,并且槽会震颤,使电子束的入射方向畸变,导致产生颤噪效应,在荧光屏上出现条纹,使清晰度变坏。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面彩色CRT,其中改进了荫罩组件中用于支撑荫罩的框架结构,从而简化了焊接操作,并且降低了荫罩的颤噪效应,从而再现高清晰度。
为实现该目的,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荫罩组件,它包括:一个荫罩,它具有带槽的有效区域和在周边上的不带槽的无效区域;和一个框架固定体,它用于张紧荫罩;其中,从焊接到荫罩的一个主框架的最外端到有效区域与无效区域之间的交界处之间的最短距离tM和在主框架的上部形成的荫罩焊接部分的宽度tW具有0.14≤tW/tM≤1.0的关系。
优选方案是,在有效区域侧边方向上在tW/2至tW的范围内,荫罩焊接到主框架的最外端。
更优选的方案是,主框架和荫罩在0.30≤tM/tW≤0.99范围内焊接。
图1是一个荫罩组件的透视图,用于显示用现有技术的框架固定的荫罩;
图2是一个局部剖视图,用于显示安装有本发明的荫罩组件的平面彩色CRT;
图3是一个平面图,用于局部地显示本发明的荫罩组件;
图4A至4C是本发明的各种主框架的剖视图,这些主框架可以安装到图3所示的荫罩上;
图5是一个透视图,用于显示安装在图2所示的平面彩色CRT中的荫罩组件。
在该实施例的说明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术语和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且后面将不再另做说明。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平面彩色CRT的构造。
如图2所示,该平面彩色CRT包括:一个面板1,它具有在内表面上涂有R、G和B荧光粉点的荧光屏7;一个荫罩10,它与面板的荧光屏隔开预定的间距安装;和一个锥部3,它界定电子束可以投射的空间。
当发送端发送分解成红、绿和蓝三色成分的图像信号时,这样的平面彩色CRT在密封于锥部3的后部的电子枪5中接收图像信号并使三色电子束扫描面板1的后侧。
电子束在穿过荫罩10的槽的同时被选色,随后射到CRT的荧光屏上,使红、绿和蓝色荧光粉点发光,从而再现图像。
荫罩10用约0.1至0.3mm厚的薄片构成,并具有一个在槽11或张紧方向上延长的格栅。
另外,如图3所示,荫罩10包括带槽的有效区域12,用虚线表示和周边的不带槽的无效区域13,无效区域13用于增大有效区域12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12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