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引燃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无效
| 申请号: | 01120264.5 | 申请日: | 2001-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396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歧;杨兵;董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02B19/10 | 分类号: | F02B19/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存秀 |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引燃 结构 汽车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引燃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汽车发动机主要直接由火花塞引燃发动机汽缸内的油、气混合气体而工作。用这样引燃方法引燃的油、气混合气体燃速较慢,燃料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在发动机汽缸内充分燃烧。不仅造成能源浪费,尾气排污超标,而且还限制了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
为了提高发动机汽缸内的油、气混合气体的燃速,现已做的改进工作有:(1)改变火花塞形状,使其点火接触面尽可能大;(2)增加汽缸内的油、气混合气体的湍流度。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但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减小发动机汽缸点火提前角内对外做负功,提高发动机汽缸内的油、气混合气体的燃速;和为了提高燃料的利用率,降低了排污量,从而提供一种带引燃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
本发明提供的带引燃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如图(1)所示。在带有发动机活塞的发动机缸体内,或发动机缸体的盖上安装一由引燃管内安装一火花塞组成的引燃管结构,进气口、出气口开在发动机缸体上盖上。
还包括在引燃管3侧壁上还有一引进混合燃气的进口7,该进口7与进气口5通过一根管子8相连通。
还包括在引燃管3侧壁上固定一火花塞4;一进气口5和一出气口6对称开在发动机缸体1上盖上;引燃管顶端开有一混合燃气进口7,该混合燃气进口7与进气口5通过一根管子8相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引燃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的引燃管结构的引燃工作过程是这样完成的:当空气和燃料(汽油或天然气等)由进气口进入汽缸后,火花塞先点燃引燃管内的混合燃气,燃烧后的高温燃气膨胀并喷入汽缸与汽缸内的未燃混合燃气混合并将其引燃,燃烧后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运动,对外做功。
本发明提供的带引燃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优点如下:
(1)由于火花塞引燃是在引燃管内进行的,因而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小发动机汽缸点火提前角内对外做负功;
(2)由于引燃管喷射出的高温气体与汽缸内的混合燃气是动态混合引燃,增加了燃速,进而使燃气的熵值较低而增加其对外做功能力;
(3)由于增加了燃速,使燃料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在汽缸内充分燃烧,进而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降低了排污量。
上述发动机不仅适于燃油,亦适于天然气、液化气等可燃气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又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再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图(1)所示制作一带引燃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在带有发动机活塞2的发动机缸体1内固定一引燃管结构,该引燃管结构由一引燃管3内安装一火花塞4组成,火花塞4固定在发动机缸体1上盖内;一进气口5和一出气口6对称开在发动机缸体1上盖上。
实施例(2)
按图(2)所示制作一带引燃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在带有发动机活塞2的发动机缸体1上盖外顶安装一引燃管结构,该引燃管结构由一引燃管3内安装一火花塞4组成,引燃管3固定在发动机缸体1上盖上;一进气口5和一出气口6对称开在发动机缸体1上盖上。
实施例(3)
按图(3)所示制作一带引燃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在带有发动机活塞2的发动机缸体1上盖上安装一引燃管结构,引燃管3部分伸入汽缸内并固定在上盖中间,引燃管3内部装有火花塞4;一进气口5和一出气口6对称开在发动机缸体1上盖上。
实施例(4)
按图(4)所示制作一带引燃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在带有发动机活塞2的发动机缸体1上盖上安装一引燃管结构,引燃管3部分伸入汽缸内并固定在上盖中间,引燃管3内部装有火花塞4;一进气口5和一出气口6对称开在发动机缸体1上盖上;引燃管3上装有一火花塞4,引燃管3侧壁上还有一引进混合燃气的进口7,该进口7与进气口5通过一根管子8相连通。
实施例(5)
按图(5)所示制作一带引燃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在带有发动机活塞2的发动机缸体1上盖上安装一引燃管结构,该引燃管结构的引燃管3部分伸入汽缸内,引燃管3侧壁上固定一火花塞4;一进气口5和一出气口6对称开在发动机缸体1上盖上;引燃管顶端开有一混合燃气进口7,该混合燃气进口7与进气口5通过一根管子8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02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波分复用模组
- 下一篇: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编码方式改变业务模型适应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