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直径管换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01120025.1 | 申请日: | 2001-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332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23 |
| 发明(设计)人: | 吴世基;张东延;吴世允;李旭镛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8D1/053 | 分类号: | F28D1/053;F28F1/22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顾红霞,朱登河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径 换热器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直径管换热器,特别是涉及适合于直径细的致冷剂管的,改变冷却翅片上的缝隙的数量、形状和尺寸,使得上述冷却翅片的设计优化的细直径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图1是表示通常的换热器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用的冷却翅片的构造的立体图;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的断面图。
参见图1,普通的换热器由内部流过致冷剂的致冷剂管1,以及上述致冷剂管1以贯穿的状态安装在上面,以保证致冷剂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面积的许多冷却翅片3所构成,以便在上述致冷剂管1中流过的致冷剂与致冷剂管周围的空气之间互相进列热交换。
在通常的换热器中,如图1所示,上述致冷剂管1在冷却翅片3左右排成两列1a和1b。
这种换热器的冷却翅片3通常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提高与空气之间的传热效率,设有许多缝隙10。
如图3所示,上述缝隙10以一定的间隔布置在冷却翅片的3的一部分基准面上,它是用压力加工的方法向上、下方向冲压出突出面10a而形成的,在冷却翅片3的基准面与上述突出面10a之间形成通过空气用的开口部分。
下面,参照图2和图3详细说明上述缝隙的形状。
上述缝隙10是分别在冷却翅片3中贯穿致冷剂管1的孔20之间形成的,以上下排列成一列的致冷剂管作为基准,在上述冷却翅片3的宽度方向总共布置了6列缝隙。各条缝隙10分别由位于上述突出面10a与冷却翅片3的基准面之间的左右两侧的一对开口部分所形成。
此外,在上述缝隙10中,第一列,第三列,第五列的缝隙11、13、15向上方突出,而第二列,第四列,第六列的缝隙12、14、16则向下方突出。上述第一列的缝隙11在上下方向分成三条单独的缝隙,上述第二和第六列的缝隙12、16则在上下方向分成两条单独的缝隙。
这样,当在上述冷却翅片3上形成缝隙10时,由于上述缝隙10,使得热交界层的厚度变薄了,提高了空气一侧的平均传热系数,结果,就提高了换热器的热交换性能。
可是,迄今为止正在使用的现有的换热器,由于使用的是外径为7mm或9.52mm的致冷剂管1,所以不能适应近来正在兴起的,具有降低换热器的制造成本和减少空气一侧的压力损失等等各种优点的致冷剂管1细径化的趋势。
因此,在必须减小致冷剂管1的外径,因而将致冷剂管1改变为细直径管的情况下,上述冷却翅片3的宽度,以及设置在冷却翅片3上的各条缝隙的布置和形状,却完全是为与7mm或9.52mm管径的致冷剂管1配合而设定的,所以必须使上述冷却翅片3和缝隙10的布置和形状适合于细直径管。
如果致冷剂管1的直径变细了,而各条缝隙10的布置和形状却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那么,由于致冷剂管1的外径缩小,使得冷却翅片3的宽度变窄,各条缝隙10的宽度变得很小,产生了实际上不可能制造这样的冷却翅片3的问题。
此外,在上述致冷剂管1变成细直径管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冷却翅片3的效率降低,虽然可以用增加致冷剂管的单位长度上的冷却翅片的数量来弥补因为冷却翅片3的宽度减小而造成的热交换面积的减少,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在上述冷却翅片3上所开设的缝隙10与现有的形状相同,那么空气一侧的压力损失将大大增加,使用细直径管作为致冷剂管1的优点就没有了。
即,随着上述致冷剂管1采用细直径管,在冷却翅片3之间的间距减小的状态下,如果仍然原封不动地使用现有的设置在两侧的总共6列的缝隙10的冷却翅片3,那么,即使致冷剂管使用了细直径管,由于对着换热器的送风阻力增大了,还会产生风扇的驱动力增大的问题。
因此,为了能使用将上述致冷剂管1改变为细直径管的换热器,必须研制具有与直径变细的致冷剂管1相适应的缝隙10的布置方式和形状的冷却翅片3。
发明概述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借助于改变设置在冷却翅片上的缝隙的个数,形状和尺寸,以使空气一侧的压力损失最小,而传热效率最高的,适合于直径变细的致冷剂管的,细直径管型换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00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