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液压式无级变速器无效
| 申请号: | 01119359.X | 申请日: | 2001-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326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2 |
| 发明(设计)人: | 斋藤充;吉田圭宏;竹内和浩;藤本靖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H61/40 | 分类号: | F16H61/4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式 无级 变速器 | ||
本发明涉及静液压式无级变速器,它是防止工作液压在减速时过度增大的装置。
作为自动两轮车和汽车的无级变速器,已公知的有静液压式无级变速器。这样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器例如在特开平7-56340号公报、特开平4-203553号公报等中公开了,在图6中画出了其大致结构。
如图6所示,这种静液压式无级变速器具有与发动机曲轴侧相连的定容型旋转斜盘液压泵P、连接在驱动轮侧的变容型旋转斜盘液压马达M。液压泵P与液压马达M通过在正常负荷运转时是低压油路而在减速时即逆负荷运转时是高压油路的内油路(低压油路)52、以及在正常负荷运转时是高压油路而在逆负荷运转时是低压油路的外油路(高压油路)53构成液压封闭环路地相连。与从贮油槽87起上吸油的补给泵88相连的补给油路47在通过第一止回阀95与内油路52相连的同时,通过第二止回阀96与外油路53相连。
此外,在内油路52及外油路53之间设置了响应于驾驶者离合器操作地工作的离合器阀69。离合器阀69可以在阻断两油路52、53的离合器接通位置、连通两油路52、53的离合器断开位置以及连通两油路52、53且向外开放的连通开放位置之间转换。
在外油路53与内油路52之间设置了控压阀97。当在正常负荷运转过程中即在加速时是高压侧的外油路53的油路高于一定值时,通过控压阀97将外油路53的部分液压油引入内油路52中,从而防止了外油路53的油压过高。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器中,在逆负荷运转时即发动机制动时,转变为由车轮侧驱动并且液压马达M发挥了泵的作用,而液压泵P发挥了马达的作用,从而外油路53变为低压油路,内油路52变为高压油路。尤其是在自动两轮车等车辆中,在小跳跃后的前轮落地时,内油路52内的液压增大。这样一来,为了在内油路52侧的液压过高时增大耐压性,变速器本身必须要大型化。
鉴于以下事实而制定了本发明,即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器中,不仅如上所述地实现了防止液压油在正常负荷运转过程中过度增大,而且考虑了无法实现防止液压油在减速时的过度增大的问题。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结构的特点是,一种静液压式无级变速器,在液压泵与液压马达之间,由从所述液压泵向所述液压马达输送液压油的高压油路和从所述液压马达向所述液压泵输送液压油的低压油路构成液压封闭环路,其特征在于:设置了当所述低压油路的压力超过规定值时使所述低压油路的油压向所述高压油路开放的控压阀。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器,即使在正常行驶时是低压侧的液压环路的液压因液压马达在减速时起到了液压泵的作用而变成高压,在该液压超过预定值时,开启控压阀地将液压油引向在正常行驶时是高压侧而在减速时是低压侧的高压油路,从而防止了低压油路内的液压变得过高。
根据本发明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器,在液压泵与液压马达之间,由从所述液压泵向所述液压马达输送液压油的高压油路和从所述液压马达向所述液压泵输送液压油的低压油路构成的液压封闭环路,设置了当所述低压油路的压力超过规定值时使所述低压油路的油压向所述高压油路开放的控压阀,因而,即使在正常行驶时是低压侧的液压环路的液压因液压马达在减速时起到了液压泵的作用而变成高压,在该液压超过预定值时,开启减压阀地将液压油引向在正常行驶时是高压侧而在减速时是低压侧的高压油路,从而防止了低压油路内的液压变得过高。尤其是在自动两轮车等车辆中,能够防止无级变速器内的液压在小跳跃后的前轮落地时过度增大并且不用担心会在无级变速器中引起不适。
图1是本发明静液压式无级变速器的结构草图。
图2是适用于车辆动力装置中的一个实施例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器的纵截面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止回阀部分的纵截面图。
图4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控压阀部分的纵截面图。
图5是表示图2所示实施例的阀的配置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6是传统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器的结构草图。
符号说明4-外壳;5-中空输入轴;8-缸孔;7-泵筒;10-板(泵);12-泵斜盘;17-马达液压缸;18-缸孔;20-板(马达);22-马达斜盘;31-输出轴;47-补给油路;52-内油路;53-外油路;56-环体;57-第一阀孔;58-第二阀孔;59-泵口;60-马达口;61-第一分配阀;62-第二分配阀;63-第一偏心轮;64-第二偏心轮;67-第一胀环;68-第二胀环;88-补给泵;95-第一止回阀;96-第二止回阀;97-控压阀;130-发动机制动控压阀;B-液压缸体;M-旋转斜盘液压马达;P-旋转斜盘液压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93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按钮开关的平面输入装置
- 下一篇:通过移动电话查询电话号码的自动查号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