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01117423.4 | 申请日: | 200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383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 模块 拉拔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
现有技术为了提供计算机或视讯产品的模块或盒式磁盘(例如CD-ROM、磁片)与主机形成电气连接,在主机上设有一模块承载槽,以容置模块,该承载槽还提供一电气路径,使主机可读取模块的内容,但一般计算机主机或其他视讯设备的操作是以手持模块的方式将模块置入主机的承载槽,待模块操作使用完毕后,再以手持方式将模块自承载槽内取出,此种完全以手动完成置入及取出模块的方式,不仅操作不易、困难度高且容易造成模块或主机损坏的情形。故一般计算机或视讯设备的承载槽改进机构有以拉拔装置作为模块置入及取出的辅助装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善传统的完全以手持方式放置及取出模块的种种不便。
请参看现有笔记本计算机的模块拉拔装置1,如图1所示,前述拉拔装置1是设置于计算机壳体的模块承载槽10,该拉拔装置主要包括第一拉杆11及第一弹性元件12、第二拉杆13及第二弹性元件14。前述第一弹性元件12的一端枢接于前述第一拉杆11下侧的凸柱110形成自由端,该第一弹性元件12的另一端枢接于前述承载槽10的凸柱100并形成固定端,且第一拉杆11是设置于承载槽10的凹槽滑轨102内,使第一拉杆11的上下左右各侧可被滑轨102限制住而仅能作前后方向的水平直线运动,前述第一拉杆11左侧设置有一弹片111,前述承载槽10邻接第一拉杆11左侧处设有滑轨103及104,且由隔板105将滑轨103与104分隔开,当第一拉杆11向图1中箭号A的方向滑动时,前述弹片111将被隔板105限制而贴于第一拉杆11的左侧面并顺着滑轨103往箭号A方向滑动,当第一拉杆11向图1中箭号B的方向滑动时,前述隔板105将使弹片111与第一拉杆11分离并使弹片111顺着滑轨104往箭号B方向滑动。前述第二弹性元件14的一端枢接于前述第二拉杆13的凸柱130形成自由端,该第二弹性元件14的另一端枢接于前述承载槽10的凸柱101并形成固定端,且第二拉杆13设置于承载槽10的凹槽滑轨内,使第二拉杆13的前后及上下各侧可被滑轨限制住而仅能作左右方向的水平直线运动。
当前述第一拉杆11受到图1中A方向的推力时,由于第一弹性元件12的一端被承载槽10的凸柱100固定,由第一拉杆11的凸柱110将第一弹性元件12拉伸,使第一弹性元件12产生一弹性回复力,牵引第一拉杆11使其受一向B方向滑动的拉力,此时由于第二弹性元件14的一端被承载槽10的凸柱101固定,其另一端受到第二拉杆13的凸柱130的压缩,使其产生如图1所示C方向的一弹性回复力并推动第二拉杆13,使第二拉杆13的卡钩131紧贴且钩住第一拉杆11的右侧面,当第一拉杆11逐渐向A方向滑动时,最后将使前述卡钩131滑入第一拉杆11的凹部112并将第一拉杆11限制住,达到一平衡状态。
请继续参考图1,应用于前述拉拔装置1的模块15于侧边设有一凹部,当模块置于承载槽10时,前述凹部恰好位于滑轨104上方的位置,当操作者由拨动第二拉杆13下方的凸部132将第二拉杆13推向箭号D方向时,此时第一拉杆11将被释放而向箭号B方向滑动,并通过弹片111钩住模块15侧边凹部,再通过拉拔第一拉杆11将模块15由承载槽10中带出。
以此可以看出,现有拉拔装置1的零件构造复杂,使生产成本相对提高,且组装成型拆解不易,造成维修的困难。
再者,现有拉拔装置1在平衡状态下,其弹性元件呈拉伸状,长期使用将造成弹性元件弹性疲乏且灵敏度降低,造成释放时无法弹出带动模块的情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设置于计算机或其他视讯产品的模块承载槽,该拉拔装置具有枢接第一弹性元件的第一拉杆及枢接第二弹性元件的第二拉杆,前述第二拉杆通过第二弹性元件的弹力而嵌卡于第一拉杆,致使第一弹性元件受到第一拉杆的压缩,当推移第二拉杆使其退出前述嵌卡第一拉杆的位置,前述第一拉杆将通过第一弹性元件的弹力而产生位移,使操作者可通过拉拔第一弹性元件将模块由模块承载槽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74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COD传感器、制备及其用途
- 下一篇:全功能腹透机及其使用方法